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孫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 京兆 華原(現陝西 銅川 耀州孫家塬)人,是著名的中醫師與道士。 他是 中國 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 醫學家 和 藥物學家 ,被譽為 藥王 , 宋朝 追封 妙應 真人 , 道教 尊為 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 ,被奉之為 醫神 。

  2. 孙思邈将 道家 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探究 預防醫學 内容的中醫。 认为人若善養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孙思邈还对 炼丹 、 服食 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孙思邈同时还是著名的 房中术 理论家,对房中术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著作中有提到:“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10月22日 · 他是 中国 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 医学家 和 药物学家 ,被誉为 药王 , 宋朝 追封 妙应 真人 , 道教 尊为 天医妙应广援善济真君 ,被奉之为 医神 。 生平 [ 编辑] 生年不详。 [1] 出生于 西魏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北周 元老 独孤信 称他为圣童。 他精通百家学说,善于谈 老子 、 庄周 之道,擅长 阴阳 、推步,妙解数术,兼好《 释典 》。 孙思邈从小多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周围的百姓都很贫苦,很多人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因此他18岁时立志学医,终身勤奋不辍。 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2] 十八岁之后就“志于学医”,最后终有所成。

  5. 孙思邈将 道家 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探究 預防醫學 内容的中醫。 认为人若善養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6. 孫思邈之前的《傷寒論》版本,都只有條文而無方劑,孫思邈是首位將《傷寒論》條文與方劑合併整理的醫家。 經孫思邈整理後的《傷寒論》被稱為唐本,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版本。

  7. 首创“复方”。. 比如:《 伤寒论 》的格式是一个病种,一种药方;孙思邈则在此书中发展成为一种病多种药方,且灵活地将 张仲景 的“ 经方 ”进行了分析变通。. 《 傷寒雜病論 》在張仲景之後散逸,雖經 王叔和 整理,但醫家多秘而不傳。. 孫思邈 ...

  8. 《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醫學家孫思邈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時析為93卷),二百三十二門,收集藥方五千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