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4月5日 · 2019-04-05 由 醫聯媒體 發表于 健康. 小腸位於腹中,上端與胃部和幽門相通,下端與闌門和大腸相連接,分為十二指腸、空腸、迴腸三部分,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場所。 那麼小腸癌有什麼症狀? 如果不幸得了小腸癌,應該怎麼辦呢? 為此我們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肖隆斌告訴我們答案。 小腸癌比較少見,一般是出現梗阻了才發現的. 肖隆斌醫生稱,小腸癌本身比較少見,一般都是有梗阻了,堵住了以後才來看病的,做手術才發現有個腫塊堵住了,切完腫塊拿去做病理才發現是腸癌。 梗阻發現了會肚子痛、嘔吐、沒有大便、沒有屁放,這個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腸梗阻,還會有腹痛、腹脹等症狀。 小腸癌有三個檢查方式,發病率並不高. 肖隆斌醫生告訴我們,小腸癌的檢查方式有三種。

  3. 小腸癌可以劃分為 十二指腸 癌, 空腸 癌和 迴腸 癌。 在病徵上,十二指腸癌較為接近胃癌;空腸癌和迴腸癌則接近大腸癌。 此外小腸癌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子類型,其中有: 腺癌 (Adenocarcinoma) 胃腸道基質腫瘤. 淋巴瘤. 風險因素 [ 編輯] 小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 [2] [3] : 克隆氏症. 乳糜瀉. 輻射. 遺傳性胃腸道癌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 、 珀茨-傑格斯綜合征. 可能被誤診為是小腸癌的 良性腫瘤 和症狀: 錯構瘤. 結核. 附加圖片 [ 編輯] 小腸神經內分泌腫瘤 顯微照片 , 蘇木精-伊紅染色 。 參考資料 [ 編輯]

    • 小腸類癌的病因
    • 小腸類癌的症状
    • 小腸類癌的診斷
    • 小腸類癌的併發症
    • 小腸類癌的西醫治療

    (一)發病原因 小腸類癌來源於腸壁腺泡的細胞,是一種能產生小分子多肽類或肽類激素的腫瘤,即APUD細胞瘤。 (二)發病機制 1.組織化學與免疫組化 小腸類癌起源於腸黏膜腺管基底部的Kulchitsky細胞,Kulchitsky細胞又稱腸嗜鉻細胞,典型的腸嗜鉻細胞內含有分泌顆粒,在組織化學水平上具有親銀性,故又稱嗜銀細胞癌。小腸類癌重氮反應陽性,黏膜染色通常陰性。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如NSE、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等陽性,提示腫瘤有向上皮和神經內分泌雙向分化的反應。 2.病理形態 (1)大體形態:約80%的小腸癌發生在迴腸端60cm的範圍內,其在黏膜下生長,多為1~3cm的黏膜下結節,呈廣基息肉狀。偶有大於10cm者。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界限清楚,質硬。部分病...

    類癌早期常無症状或無特異症状,多數病人在剖腹探查時發現。有時可在內鏡檢查並取活檢,經病理組織學檢查時偶爾發現。腫瘤增大或發生腸套疊、腸梗阻時才發生症状。 1.腸梗阻 小腸類癌所致梗阻常是由於腫瘤浸潤生長在局部引起顯著纖維組織反應,造成腸腔狹窄或腸袢粘連成團或腸扭轉、腸套疊所致,而不是腫瘤突入腸腔所致,與腫瘤直徑無關。查體腹部可觸及包塊,腸鳴音亢進。 2.類癌症候群 是指類癌組織細胞釋放大量肽胺類激素進入血液循環後,引起的一系列明顯而有害的病徵。1954年Thonson正式命名,它是由於類癌組織生長到一定程度,且有肝臟轉移者才出現的一組臨床表現,其出現往往標誌類癌已至晚期或處於進展階段。大約10%的小腸類癌病人有類癌症候群。其臨床表現主要涉及皮膚、消化、呼吸、心臟、肌肉、神經等6個系統。有些症...

    小腸類癌的檢查化驗

    1.血清素(5-羥色胺5-HT)測定 水平升高至0.5~3.0µg/ml(正常值0.1~0.3µg/m1)。 2.尿液5-羥吲哚乙酸(5-HIAA)測定 大多數轉移性類癌病人尿中5-HIAA超過30mg/24h,一般為60~100mg/24h(正常為6~9mg/24h),在測定前2~3天應禁食可產生假陽性結果的食物及藥物。但5-HIAA正常者不能排除類癌症候群,尚應檢測其他生物活性物質。 1.內鏡檢查 十二指腸、迴腸末端可由纖維十二指腸及結腸鏡檢查發現,類癌主要以迴腸末端居多,通過纖維結腸鏡,可檢查距回盲瓣30~40cm的迴腸段。可見有廣基的息肉樣病變,活檢可確診。對於小的息肉樣病變,可經內鏡下高頻電摘除,也是治療手段之一。 2.選擇性腸系膜動脈造影 對於類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較大價值。其影像表現為腫瘤周圍放射狀小動脈影,動脈分支增多、移位,直小血管正常結構消失,代以粗細不均且中斷的腫瘤血管;實質期可顯示腫瘤染色影,腫瘤內部輕、中度染色,邊界較清,常呈星狀;引流靜脈受侵,變窄,腫瘤周圍靜脈曲張;無腫瘤血管,也無靜脈早期顯影:腸系膜動脈分支不規則狹窄、阻塞、扭曲等。這主要與類癌侵及...

    小腸類癌的鑒別診斷

    1.腸結核 腸結核可有腹痛、腹瀉或便秘、腫塊等表現,有時易被誤認為腫瘤,但腸結核多伴有發熱、盜汗等結核毒血症的表現,且常伴有腸外結核。胃腸X線鋇劑檢查顯示回盲部有激惹、充盈缺損或狹窄等徵象,纖維結腸鏡檢查病變部位有潰瘍、僵硬、狹窄等表現,活檢可發現典型結核病變——乾酪樣肉芽腫,抗結核治療常有效,均可與小腸腫瘤鑒別。 2.克羅恩病(Crohn病) 亦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腹部包塊及消瘦、貧血、發熱等。胃腸X線鋇造影檢查顯示有腸腔狹窄,管壁僵硬,鋇影呈條狀即線樣征,病變呈節段性分布,以末端迴腸和右側結腸最多見,結腸鏡檢查可見到病變呈節段性分布,兩病灶之間的黏膜完全正常,病變處黏膜呈卵石樣,或為裂隙狀潰瘍。慢性病例可見腸腔狹窄、炎性息肉,黏膜活檢有時可發現非乾酪樣肉芽腫。以上可與之鑒別。 3.真菌性腸炎 真菌性腸炎也可引起腹痛、腹瀉、消瘦、吸收不良等表現,但一般不會引起腸梗阻、腸穿孔、腸套疊等,鑒別主要靠血清或糞便真菌培養或糞便中查到菌絲或孢子。 4.乳糜瀉 又稱非熱帶脂肪瀉,主要見於兒童與青年,常有對麵食不耐受的家族史。鑒別主要依靠糞脂肪定量測定、各項小腸吸收功能試驗、胃腸X線檢查、十...

    腸梗阻、腸套疊、心內膜纖維化、哮喘等是小腸類癌常見的併發症。 1.腸梗阻 不是腫瘤突入腹腔所致,而是腫瘤浸潤生長在局部引起顯著纖維組織增生出現包塊,引起腸梗阻。 2.中樞神經系統症状 智力障礙、神經質、神經錯亂、多汗等。

    (一)治療 1.手術治療 小腸類癌以手術為主,如能早期切除原發病灶,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由於手術切除功能性類癌組織是解除類癌症候群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即使疑有轉移,也應抓住手術機會,積極進行手術治療。 切除範圍:空迴腸類癌作包括病變小腸、區域淋巴結和病變腸段系膜的根治性切除術;十二指腸球部<1cm者,可作病變腸段局部切除、胃空腸吻合;十二指腸水平部<1cm者,可作病變腸段局部切除,十二指腸空腸Roux-Y形吻合術;但體積較大的類癌或降部類癌應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有肝轉移癌者,如轉移灶局限於肝一段或肝一葉,可作肝葉或部分肝切除術,切除肝內大的孤立轉移灶後,症状可明顯緩解,尿中5-HIAA明顯下降,且可生存多年。不能切除者可作肝動脈插管介入治療,可考慮作肝動脈栓塞術。肝外轉移灶也應爭取切除,但...

  4. 小腸癌可以劃分為 十二指腸 癌, 空腸 癌和 迴腸 癌。 在病徵上,十二指腸癌較為接近胃癌;空腸癌和迴腸癌則接近大腸癌。 此外小腸癌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子類型,其中有: 腺癌 (Adenocarcinoma) 胃腸道基質腫瘤. 淋巴瘤. 風險因素. 小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 [2] [3] : 克隆氏症. 乳糜瀉. 輻射. 遺傳性胃腸道癌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 、 珀茨-傑格斯綜合征. 可能被誤診為是小腸癌的 良性腫瘤 和症狀: 錯構瘤. 結核. 附加圖片. 小腸神經內分泌腫瘤 顯微照片 , 蘇木精-伊紅染色 。 參考資料.

  5. helloyishi.com.tw › cancer › other-cancers小腸癌 - Hello 醫師

    2020年11月12日 · 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並不常見它是因小腸組織中的細胞生長異常所形成的腫塊或腫瘤。 小腸介於胃和大腸之間,它的主要工作是分解來自胃部的食物、脂肪,並吸收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及其他物質,患者的小腸可能會因被腫瘤細胞佔據而阻塞。 小腸癌可分成五種類型: 腺癌(Adenocarcinoma): 約佔小腸癌病例的 30~40%,病變開始於小腸壁,初期就是一小塊不像癌細胞的 息肉 ,但會隨著時間演變成 癌症 (Cancer)。 生長在小腸軟組織的癌細胞 。 類癌腫瘤(Carcinoid tumors): 這類生長緩慢的腫瘤通常發生於小腸遠端,也可能會侵犯 盲腸 或直腸。 類癌腫瘤為惡性腫瘤,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會釋放過量的激素,其中最常見的為血清素。

  6. 2023年6月20日 · 小腸癌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痛厭食消化道出血體重減輕穿孔小腸梗阻和梗阻性黃疸。 由於小腸癌較難察覺,往往在轉移後才被診斷,導致治療效果相對較差。 目前,本港小腸癌的粗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2.2人,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每10萬人有1.0人,處於全球較高發病水平。 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的小腸癌新症由2011年的88宗增至2020年的164宗,十年間增加近一倍。 死亡個案亦見上升趨勢,由2011年的38宗增至2020年的60宗。 中大研究團隊從「全球癌症觀察站」、「五大洲癌症發病率」和「全球疾病負擔」等資料庫收集數據,計算及分析癌症發病率和各風險因素的流行率。 研究團隊發現,小腸癌於各地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差異,其中發達地區如北美、大洋洲及北歐的發病率最高。

  7. 2023年12月13日 · 概述. 小肠 打开弹出式对话框. 小肠癌这种癌症最开始是小肠中的细胞生长物。 小肠是将消化的食物从胃部带入大肠的一个长管。 小肠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 小肠产生帮助消化的激素。 小肠也是人体对抗细菌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小肠内有对抗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的细胞。 小肠癌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患部位。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这些方法采用厌恶杀死细胞。 手术前,可能需要放射疗法缩小癌症病灶。 产品与服务. 书籍:《妙佑医疗国际消化健康医护指南》 Types. 副神经节瘤. 类癌瘤. 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症状. 小肠癌的症状包括: 腹痛。 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 感觉虚弱或疲惫。 恶心。 呕吐。 体重意外下降。 大便带血,可能呈红色或黑色。 水样腹泻。 皮肤潮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