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山头文化就是指某一集体中的一部分人员组成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同盟,就如同占山头一样,在企业中形成一股股无形的力量,而其产生的效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 概览
    • 形成时期
    • 全力铲除

    [shān tóu zhǔ yì]

    根据地的俗称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山头是根据地的俗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这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颇有相似之处,其间分化组合,关系非常复杂。归纳起来便是以宗派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突出表现为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告诫各级党员干部:“我们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

    “山头主义”的表述可以追溯到延安整风时期。由于它是从党和军队所处的分散的农村根据地的一个个“山头”中自然产生的,故得名为山头主义。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失败后,我们党被迫转入武装革命。

    随着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山头主义倾向也自然产生了。这种错误倾向,严重地妨碍着党的统一和战斗力的增强,甚至造成了分裂党、分裂军队的惨痛教训。

    山头是根据地的俗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这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颇有相似之处,其间分化组合,关系非常复杂。

    我军的山头形成主要分三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红军时期: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大大小小的山头数不胜数,其中,除琼崖红军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以外,其他山头都逐渐合并,最后形成了四大山头: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其中大山头里面又有小山头。

    抗战时期:抗战时期,三大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原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又形成一个新的山头;原来的四大山头逐渐演变为五大山头。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原来的五大山头格局不变,但地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小派系:

    2014年10月30日,“山头主义”一词在中央巡视反馈中首次“亮相”。中央第六巡视组指出,河北省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建议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 关于党内“山头主义”,老一辈革命家有过诸多论述,归纳起来便是以宗派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突出表现为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告诫各级党员干部:“我们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山头主义”的流毒依然如幽灵般阴魂不散。

    前不久,《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出版发行。据该书透露,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 圈子文化 ,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直斥“山头主义”这一政治痼疾。 有分析指出:“在一些地方、某些层面,大大小小 山头 林立。你入了伙 ,就进入了快车道 ,你置身其外,不成为同道 ,怎么也轮不到你,甚至被视为异类 ,致使佞臣小人如鱼得水,而正直君子因为是独立大队 ,没有人来搭理你、关照你。”

    党内的“山头”一旦形成,便会表现出独立性和分散性,从而致使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影响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的落实和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利益输送是“山头”形成的黏合剂,既表现为人事领域团伙内部的“封官加爵”,也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协同贪腐、共同分赃。而这必然导致腐败,甚至是“塌方式腐败”。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山头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拦路虎,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必须全力予以铲除。

  2. 山头镇位于 博山区 城郊,是著名的陶瓷琉璃之乡,是中国孝文化发祥地。 该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38个社区居委会,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4万人。

  3. 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都是中国文化史中最灿烂的文化片段。 当然除了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分支之外。 其实在人类社会逐渐建立之后,更多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慢慢融入中国文化发展史中。

  4. 成山头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 朝舞 ”,有“中国的好望角” [1] 之称。. 成山头 海拔高度 为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 群峰苍翠连绵,大海壮阔辽远,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

  5. 1 含义. 2 原始神话. 3 民间传说. 4 信仰圣地. 5 导向功能. 含义. 播报. 编辑. 山岳本属于物质世界中的自然存在,然在 传统文化 中,由于人类各种意义方面的活动与实践,山岳被赋予自然物质意义以外的诸多含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于是,山岳在人们的观念中便常显示为人文之符号。 [1] 原始神话. 播报. 编辑. 一部古老的神话总集《 山海经 》把中国海内外的大小古名山(真实的和虚拟的)几乎都用奇异的神话塑造完毕。 据说, 春秋战国 时的《山经》共记载有347座名山,其中的大多数都和神话相关联。 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是众神居住的神山;三神山之说出自齐国人 徐巿 ,他为讨好 秦始皇 而上书说海上有“蓬莱、 方丈 、 瀛州 ”三神山,山上有众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

  6. “那文化”主要是指壮侗语民族地区稻作生产引发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包括因稻作耕种而产生的民间生活和习俗,据“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为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