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9日 · 大商圈位在首爾的麻浦區,鄰近益大學而簡稱之,可說是聚集最多年輕人和文青,充滿自由奔放、流行藝術的區域,這裡的店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風格,也有不少值得一探究竟的景點,甚至周末也有舉辦創意市集,由於餐廳和咖啡廳也不少,所以也能大飽口福

  2. 2017年5月22日 · (本文經原作者 Mr.elk (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後來,孔融變成恐龍了 〉。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對於「孔融讓梨」這則典故大家想必都很熟悉,許多家長都喜歡這樣教育孩子「倫理與美德」,但這個故事被斷章取義好幾千年之後,許多人或許已經不記得幼時「充滿美德」的孔融真實下場:缺乏父母的愛而成為一個性格扭曲的人。 而仔細檢視這些所謂的「倫常教育」,多半成為父母強迫孩子「應該要這樣做」的形式約束。 就像「禮讓」的結果,最後往往被讓的孩子習慣了變得跋扈、總是要求讓出的孩子開始懦弱或不滿,紛紛從孔融變成了恐龍——「從你透過勒索的語言脅迫孩子禮讓的那一刻起,『禮讓』裡的 『禮』字已經徹底失去價值了。

  3. 2021年11月4日 · 由基隆市政府與青鳥書店攜手合作,今年10月底甫開幕的太平青鳥,將基隆市廢棄的太平國小改造為基隆最美的人文設計書店。 太平國小停止招生後,基隆市政府配合市容修繕計畫,邀請知名建築師郭旭原、黃惠美進行設計改造、加以翻新,保留校園的雛形,在青鳥書店進駐後,讓這塊老舊的廢棄校園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夢幻的海景書店。 圖片來源:FB @太平青鳥. 太平青鳥坐落在基隆港西岸的虎仔山腰,一旁就是有基隆好萊塢地標之稱的超大KEELUNG,剛剛好位於山與海的交界處,從書店望出去便可以享受整片基隆港以及廣闊海景的療癒,絕佳的地理位置,讓太平青鳥成為全台為數不多的看海書店之一。 圖片來源:FB @太平青鳥.

  4. 對岸古文字學者不是只用簡體字做學術研究,從商代、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一直到現代,文字的載體從甲骨片、青銅器、竹簡木牘到紙張,形音義變化之大,文字學家都必須認識,《說文解字》整本廢掉嗎? 變廢物嗎? 哭哭嗎? 他們(學者或中文系)現在使用簡體字(或會說簡化字),一點也不影響他們擁有的學術! 這邊只是想要說明我們使用的正/繁體字不是從一開始固定形狀到現在,中間或繁或簡的改動之後,慢慢變成現在寫的樣子,我的想法是, 對岸使用的簡體只不過是他們那邊的漢字演變進行到正/繁體字的下一個階段而已,沒有什麼正不正確的問題,因為文字本身就是會變化。 當然不代表我們這邊的漢字脈絡一定要走向簡體化,我們覺得正/繁體能保留更多古意,所以想要保留使用,這當然是好事,如同後面提到的「傳承」,我也以書寫正/繁體字為傲!

  5. 2018年3月1日 · 《百年孤寂》其中一個中譯本,如此「導讀」這本書:「在第二代中,邦迪亞上校這個人物是整個家族的光輝,是人類勇者的畫像……他是老邦迪亞與易家蘭的次子,他從事革命……他是這個家族的太陽」。 不要輕易相信這樣的說法,因為在書裡,賈西亞.馬奎斯明明如此精采地寫出了邦迪亞上校的黑暗面。 在小說中,賈西亞.馬奎斯讓邦迪亞上校和蒙卡達將軍並列,蒙卡達就是一個比邦迪亞來得尊榮、來得高貴的角色。 這兩人在小說中長期敵對、彼此交手打仗,可是卻又一起聊天、一起下棋。 戰爭介入在這兩人之間,逼迫他們面對不同的考驗,一不小心就會錯失賈西亞.馬奎斯的對照用意。 蒙卡達將軍曾經占領馬康多,後來邦迪亞打回來,收復了馬康多。 邦迪亞領導的革命軍將蒙卡達率領的正規軍軍官統統處死,然後審判蒙卡達。

  6. 2016年9月7日 · 《雅量》之選入課本,很顯然不是因為前者,因為不管是在文學讀者、還是在學術研究裡,宋晶宜的作品都很顯然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其文字粗淺平板,沒有藝術價值也沒有任何思想性和議題性可言,就像是從「作文大全」裡面抄出來的幼稚文字。 而從課本長年將它放在國中第一冊的前幾課來看,編者的著眼點可能是後者:他們認為, 有必要在學生進入另外一個學習階段時,教導他們「雅量」的重要。 這想法或許立意良善,但睽諸《雅量》原文, 它所能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恐怕比正面啟發還要多。 跳過前面難笑的笑話,我們可以倒過來看,文章的最後一句是:「為了減少摩擦,增進和諧,我們必須努力培養雅量。 」這思路,是來自中國傳統的「以和為貴」——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和稀泥」或「鄉愿」——不是公民社會應該培養的「那種雅量」。

  7. 2015年4月2日 · 首先,我先找出所有指標性的經典書籍,而許多傑作大多都出版於 1925 年;接著我開始一一衡量這些作品流傳至今的影響力,他們是否仍受讀者歡迎,並且以亙古難忘的方式探索人們的喜怒哀樂;最後是認定文學史是否因為這年的作品而有所不同,以及是否具有體裁、內容與型式上的創新。 上述提到的作品當然符合這些評斷標準,除此之外,1925 年仍是個關鍵時刻。 「這個年代給予文學作品恣意流露感情的空間與活力,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更帶來前所未有的風格轉變」 Ciabattari 在 BBC 文化網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當時的文學作品體現了經歷巨大動盪之後的世界」,就像《戴洛維夫人》描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英國社會,反映了現實主義、自然主義過度到現代主義的流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