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30日 · 【明報專訊】長沙灣汝州西街永康工廠大廈是市建局首幢局部改造工廈。 該局於2013年向業主發出收購建議,準備重建,但4年間只收得約67%業權。 業主立案法團更在2016年翻新外牆和更換升降機,顯然無意易手。 該局董事會於2018年通過終止重建計劃,及後決定局部重修這幢於1962年落成、樓宇狀况屬「失修」類別的工廈,耗費約1.5億,其單位主要用作樓宇復修部的辦公室。 這在外界看來是騎虎難下之計,市建局則視之為範例,冀供面對工廈業權分散難題的法團及發展商等參考。 公用空間改造較少見.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張文滔指局部改造其實一直存在,對行內人來說不算新穎,早有不少工廈將部分樓層改為數據中心,與這次的模式相近,「但這次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連公共位置都有改建工程」。

  2. 2021年7月11日 · 恒大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顏樂燊則把焦點放在另一個不太被談論的群體身上:80、90年代移民的香港人,當他們的後代從外國回流香港後,為何選擇再走? 鄧鍵一看世代對移民想法斷纜,她就發現這群在「太空人家庭」成長的小孩,長大回港並成為父母,為小孩與家庭打算未來時,會受自身經歷影響,「他們走的原因與90年代移民者有些不同,以前90年代離港,既是驚九七,亦因當年香港的大學學位不多,就會把細路掉去外國攞張沙紙,回來更吃香。 而現在這班人在外國長大,知道在那邊的生活如何,有另外一套思想,如他們的成長環境比較多空間、沒香港壓力,就想小朋友也有這樣的生活。 「太空人家庭」成長 着重生活模式.

  3. 2021年11月26日 · Share. 工廈:WURE AREA——位於九龍灣的WURE AREA由葉偉靖Jeremy(圖)打理,剛剛完成鍾家俊、雷恩兒、鄧伯軒的聯展「床旗」。 (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藝術需要空間,又會創造空間。 M+開幕成為城中熱話,一方面令人期待,另一方面其官僚及相關審查問題不免令人憂慮。 在這龐然大物之外,一批藝術空間悄悄生長,「疫市」進場。 它們面對經營壓力,為提供具彈性的展覽與交流平台,各有風格特色,像菇菌一樣現身城內各處。 近年,城內出現一浪新的中至小型藝術空間。 在疫情影響下,部分地區租金稍下滑,不少欲試試「搞場地」的藝術工作者終有機會籌辦自己空間。

  4. 2021年2月9日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除了造成人命傷亡外,亦嚴重打擊各行各業,香港電影業亦不能倖免,令電影業接近停擺。. 有見及此,劉鑾雄與太太陳凱韻(甘比),再度為香港電影業界出力,將向天下一集團旗下公司開拍的5部本地製作電影,投資1500萬港元,令 ...

  5. 2021年10月10日 · 【明報專訊】上周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構建「北部都會區」,其中一個加快土地供應的手段為釋放祖堂地,並在一年內完成檢討及制訂具體修訂建議。 這項政策有「拆人祠堂起樓」之虞,卻在公布前已獲鄉紳支持,並提出放寬門檻至七八成人同意,即可出售祖堂地;公布後鄉紳代表侯志強也欣然表示「祠堂可以拆」。 外界反應則與鄉紳截然不同,有人認為政策傾向發展商,也質疑官方沒有具體數字,何以確知發展潛力。 而鬆綁之後,鄉紳是否只求賣地分錢? 何謂 「祖堂地」? 定義. 「祖」地一般以成立者之名命名,例如鄧輯伍祖、李富祖,傳給直系男性子孫,成立者的兄弟或親屬無權染指;「堂」地一般是留給宗族或家族的土地,可建祠堂、廟宇及祖墓等。 祖堂地以往最常用作農地,收入用以祭祀及照顧該族村民,故歷來均不能輕易賣出、分割或侵佔。

  6. 2021年9月26日 · 我地想:城市的「幕後製作人員」:由一條鐵看香港的工業政策與規劃. 【明報專訊】考考你識唔識呢條鐵:以下金屬製品大家或許未見過,但對城市運作不可或缺,猜猜是什麼?. (見圖1、圖2、圖3)(答案在本版文尾). 說到工業,通常會想到高科技製造業 ...

  7. 2020年11月8日 · 疫情初期防疫物資嚴重短缺的情况亦已成過去最近在一街空舖的經濟低潮中似乎有一場香港製造的口罩銷售大戰正在上演。 在疫情早期已投入生產的「口罩工廠」,最近一擲400萬元在尖沙嘴海防道開設專門店,同街隔兩個舖位則有另一間香港大型口罩店預告即將開業;另一邊廂,支持反修例運動抗爭者的「黃廠(Yellow Factory)」一個月內先後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和旺角朗豪坊附近地舖展開攻勢。 但在人山人海的口罩商店旁邊,一間間凋零的吉舖中間,卻可見勉力生存的藥房門前堆滿乏人問津的各式口罩。 由今年初的口罩荒到現在口罩氾濫,業界估計現時全港有超過200間口罩廠,預期3個月內將有半數口罩廠結業。 在汰弱留強的關頭,哪些香港口罩廠能夠戰到最後? 出口口罩是不是唯一出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