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Y型大厦(Trident block 香港公共房屋 大厦的一种标准型大厦设计分为Y1型Y2型Y3型及Y4型于1984年至1992年期间落成的 公共屋邨尤其是被纳入租者置其屋计划的公共屋邨即可拆售公屋 居者有其屋 中最为常见。 Y型的楼宇设计,外型呈“Y”型,虽然4款Y型都是“Y”字的外型,但外观和每层的单位布局都有明显的分别,Y型大厦是房委会 成立后首款非长型标准设计的公屋/居屋大厦,但楼宇的设计灵活性较低,不能随意修改楼宇层度和占地面积大,所以这个楼宇设计经常被使用于新开拓土地、面积较大的地盘及不受高度限制的地盘。 所以Y型大厦的楼宇大多数于 新市镇 找到,但部分位于 港岛 及 新九龙 的公共屋邨/居屋屋苑亦设有Y型大厦,但则主要以占地相对小的Y4型设计为主。

  2. 是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或 香港房屋协会 兴建的 公共房屋惟以前者占大多数本文亦针对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其前身兴建的公屋。 香港约有三分一居民、即200多万人居于房委会的67万个,及房协的15万个出租公屋单位。 中文名. 香港公共屋邨. 别 名. 公屋(简称) 申请人. 必须年满18岁. 目录. 1 由来. 2 发展. 3 里程碑. 楼宇类型. 批评. 现状. 4 户政策. 5 相关报道. 由来. 播报. 编辑. 彩虹邨. 1953年圣诞夜, 深水埗 发生 石硖尾 寮屋区 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

  3. 香港房屋署简称房署英语Housing DepartmentHD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房屋及规划地政局辖下的部门专责管理香港公共房屋。 该部门会从独立的法定机构 香港房屋委员会 收集意见以定出政策路向,再加以执行。 中文名. 香港房屋署. 外文名. Housing Department,HD. 成立时间. 1973年. 办公地址. 香港特别行政区. 简 称. 房署. 专 责. 管理香港公共房屋.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职责. 3 隶属. 4 署长.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香港房屋署于1973年成立。 2002年7月1日,按照《公营房屋架构检讨报告书》的建议,香港房屋署与香港房屋局合并。

  4. 香港房屋委员会 (房委会)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 政府辖下一个 独立 法定组织,是根据《房屋条例》于1973年4月成立的法定 机构 。 负责制定和推行香港的 公共房屋 计划,以满足无法负担私营租住楼宇人士的住屋需要,从而达至政府的政策目标。 [1] 中文名. 香港房屋委员会. 成立时间. 1973年4月. 办公地址. 香港特别行政区. 类 别. 委员会. 目录. 1 简介. 2 机构理想. 3 组织构成. 简介. 播报. 编辑. 1973年,为配合当时 香港总督 麦理浩 爵士 之十年建屋计划,屋宇建设委员会、徙置事务处及市政处屋宇建设科合并为房委会,负责管理及规划 公共屋邨 。 到了1978年,为了使中产社会提供多一个置业选择,房委会又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简称居屋)。

  5. 牛头角上邨重建第二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和谐式过渡至非标准型的公屋。 合共6座约40层高大厦,提供4584个单位。 房屋署总建筑师伍灼宜表示,大厦布局是透过微气候分析地盘日照和风向来决定,6座大厦分成两组排列兴建,分别享受山景和海景,并留下通风 ...

  6. 中文名. 香港公共房屋. 人口比例. 49% 分 类. 出租永久房屋出租临时房屋. 香港公共房屋可分为出租永久房屋出租临时房屋资助出售房屋数种2007年居住在各类型公共房屋的香港市民占全香港人口的49% [1] [2]。 香港公共房屋是香港政府政府资助机构或非牟利机构为满足低收入居民的住屋需要而兴建的公共房屋国民住宅)。

  7. 石硖尾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尾于1954年开始修建于1972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79年至1983年间及2007年交付使用现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负责屋邨管理。 中文名. 石硖尾邨. 修建时间. 1954. 地 点. 九龙石硖尾. 目录. 1 发展历程. 2 主要景点. 3 主要影响. 4 交通.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