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7日 · 今初。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盡死和未捨不平等死 。 午一、壽盡死. 壽盡死者,謂如宿業所引壽量,一切罄盡而死,是為時死。 所謂壽盡而死,即以前世業力所引的壽量全部窮盡而死,這是時死。 一般來說,由於前世的引業,這一生的壽量是一個定數,連一生呼吸的次數也是決定的,如果沒有積聚增減壽量的因緣,在壽量用盡時,就會“壽終正寢”,這是壽盡而死。 午二、盡死. 盡死者,謂如無資具死。 所謂盡而死,指缺少衣食藥物等資生之具而死。 雖然沒有耗盡壽量,但以報消盡,也會導致死亡,比如,凍死街頭,或饑餓而死。 因此,享福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在消,平常有福報時不可揮霍,總要為將來留一些才好。 午三、未捨不平等死.

  2. 捨棄自己主觀的想法,完全順從善知識的教導而,就好像世間的孝子一樣,並非隨著自己意願--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觀察父親的容顏,順從父親的心意而,不做任何違逆的事。 我們親近善知識時的心態也應當如此,隨時善巧的對善知識要察言觀色,依照他的教導而。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中也說,「在任何情況下,弟子都應該捨棄自己的自在,隨順善知識的心意而。 」這裡也說明,只有具備德相的善知識才能這樣做,在其他人的跟前,就不能隨便以孝子心任由他人牽著鼻子走。 合註:祖師說:不能對任何人都輕易交付鼻繩。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如金剛心。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不能破離。 即前經云,「應當遠離,親睦無常,情面無常。 第二是金剛心。

  3. 2021年1月7日 · 廣論消文270 依下無貪進得中品,依中無貪進得上品。. 廣論消文270 271頁6-272頁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木二、當以何等加佈施分四:. ① 自作加如理佈施及其果報. ② 善巧助他加及其果報 ③ 現無資財而修佈施的方便. ④ 擇勝妙物佈施、圓滿惠施. 當以 ...

  4. 2021年1月6日 · 94. 稽留:耽擱、拖延。 “令起煩惱,然後乃與”:讓他心生苦惱後才給。 “令非法或違世間道理之業,而後施與”:讓人去做與正法、因果、世間道理相違的事情,然後才給他。 “先誓與此,後減少給或給下劣”:首先承諾給如此數量(或品質較高之物),之後減少數量或換成粗劣之物。 《菩薩地》說:菩薩答應佈施眾生某財物,終究不會首先答應,後來卻減少數量,菩薩只會給等量或更多的財物;終究不會先答應給予勝妙物,然後施捨下劣物,菩薩只會先承諾施捨下劣物,之後再給予勝妙物。 “數恩而與”:對乞者說:“我對你做過這樣那樣的佈施,我攝受、長養、救拔過你。 ”或者說:“前年我給了你多少,去年給了你多少,今年又給了你多少。 ”細數了自己的恩德之後,再給乞者。

  5. 2020年12月30日 · “眾苦”:身體是眾苦之源,源源不斷地生、老、病、死等苦痛,貪、嗔、癡、慢等煩惱,所以身是眾苦的容器、百病的巢穴、煩惱的依處。 “無恩”:即使給它飲食,為它沐浴、裝飾,對它百般愛護,它也不會報恩,反而將你送入惡趣。 “恒不淨”:此身純是不淨的本性,在這張人皮中,無數大大小小的孔隙猶如油壺一般,上下不斷地流泄不淨物,九個瘡口像潰爛的老膿疤一樣常流不淨,眼中出眼屎,耳中出耳垢,鼻中出鼻涕,口裏出唾液、痰和血,下門出大小便。 九萬九千毛孔裏出不淨汗水。 (或者把身體分成三十六種不淨物,分為地、水、火、風、空五界等,都能讓人認識身體的不淨本性。 “此身若能饒利他,不生歡喜非聰睿”:若能以這充滿過患的身體利益眾生,使它轉成自他無量利樂的源泉,對此若不歡喜,又豈是智者?

  6. 2020年9月10日 · 初復有二:一正緣未死以前現法樂故,造非業,二正緣來世諸欲樂故,增長業。 “ 為受用欲塵樂受而增長業 ” 又分兩類:一是緣未死以前的現法樂受而積集非業;二是緣來世的五欲安樂而積集業。

  7. 2020年5月6日 · 廣論消文139-4 順生受者,謂於二世當受其果。. 順後受者,謂於三世以後成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39-4 日常法師淺釋. 廣論 139頁2. 【 決定受中,依受果時分三。. 其中現法受者,謂即彼果現法成熟。. 《本地分》說此復有八:若由增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