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8日 · 飛飛領導的史丹佛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HAI),近日發布 2024 年度《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並總結 2023 人工智慧發展 10 大趨勢。. 總結的 2023 人工智慧發展 10 大趨勢是:. 1. 人工智慧在某些任務上勝過人類,但並非在所有任務上。. 在圖像分類、視覺 ...

  2. 2021年10月8日 · 凌陽科技智能運算專案技術總監桓瑞則分享當初開發 Plus1 架構的心路歷程。 由於 IC 先進製程的投資成本相當高,如果市場量不夠大,很難吸引企業投入,因此凌陽以「共享 IC」的設計觀念推出 Plus1 架構,使用先進製程製作共用運算單元(C-Chip),成熟製程製作週邊單元(P-Chip),再透過 SiP 技術將兩者封裝成單一晶片,協助客戶用更具 CP 值的方式追求 AI 創新應用。 凌陽科技智能運算專案技術總監桓瑞。 神盾技術長林功藝從類比運算 AI 晶片的角度,談到將其結合不同感測器的好處。 舉例來說,如果與攝影機結合進行影像辨識,就可以輕鬆將民眾家中的老舊冰箱升級成智慧化冰箱類比 AI,又若結合智慧音箱進行語音辨識,就不必使用類比數位轉換器(ADC),還能縮減體積、降低耗電量。

    • Eda 提升科技發展速度,電晶體數量大躍進!
    • Eda 設計三大流程,滿足高效能、低成本與快速開發三大需求
    • 「用 Ai 設計 Ai 」時代來臨

    李明哲點出,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科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以 15 世紀發明德古騰堡印刷機為例,此技術發明後的 50 年內產生 1200 萬份印刷品,這也間接導致歐洲文盲大量減少,從而帶動文藝復興與工業文明。「在簡單快速的知識傳播體系下,人類科技出現驚人發展,當年過去古騰堡印刷機所印出的文字,現在已經變成數位化的 0 與 1、邏輯閘,並且透過工具將這些技術微縮在小小的矽晶片中,而這個工具就是 EDA。」 EDA 的出現大幅提升了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李明哲指出,半導體技術在 1980 年代末期成熟後,就成為各類電子設備、系統中的要角,不過當時的 IC 電路仍用人工設計。 李明哲回憶 1990 年代初期的電話機晶片僅有 1200 萬組電晶體,工程師仍用手繪電路,一片晶片要花一年半才能完成設計,「現在...

    李明哲接著表示,電子產品市場有三大永恆不變的需求:效能更佳、成本更低、上市時程更快,「為了滿足這三大需求,IC 設計工具一路進化,這幾年技術快速成熟的 AI,則讓 EDA 進入下一個世代。」 在談此趨勢前,李明哲先簡單介紹 EDA 的設計流程。EDA 的第一步是具體描述電路,第二步接著進行建立電路模型、模擬運作、分析可行性、優化效能,最後達到自動化。 此一流程與現在的 AI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類似,機器學習演算法也是先蒐集大量數據,再模擬成類神經網路,接著透過訓練模型讓系統可以推論、預測行為,並以此設計出對應動作,因此將 AI 技術應用於 EDA 完全可行。 「從規格訂定、功能與電路設計、實體驗證、IC 生產封測的每一個環節,AI 都可以發揮人力無法達到的效益...

    作為全球 EDA 領導大廠,新思科技在 2020 年就推出具備 AI 功能的 EDA 平台,並攜手工研院成立 AI 晶片設計實驗室(AI Chip Design Lab),推出公版 AI SoC,協助 IC 設計業者縮短開發時程。近期就有臺灣新創公司藉此設計出 AI 加速器,「如果仍採用過去的設計方式,這套用於社交網站的 AI 加速器,需要 100 位工程師,耗時 3 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臺灣新創團隊用了 AI SoC後,只投入了 30 位工程師,在一年半內就完成了產品設計,成效非常明顯。」 隨著智慧化年代來臨,臺灣也積極扶植在地企業發展。由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推動成立之 AI on Chip 產業合作策略聯盟為協助廠商節省國際行銷成本,串聯全球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協助半導體...

  3. 2019年1月19日 · 2019-01-19.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全世界最小的 AI 晶片在台灣! 近期師大電機系與合作業者視公司,共同發表 AI 晶片與終端產品 AI 驗證開發板。 該晶片只有 0.7 公分,有體積小、耗電低、功能單純且成本低的特性,可扮演智慧助理進行 AI 辨識推論,將現有影音產品升級成 AI 產品;而終端產品 AI 驗證開發板則可協助業者導入 AI 到電器產品中,降低企業升級 AI 的成本。 (責任編輯:郭家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系團隊與晶片業者視公司(AVSdsp)合作,共同發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晶片,僅 0.7 公分為目前全球最小,以及「終端產品 AI 驗證開發板」,期望在未來能將完整 AI 功能融入各項電器,推動 AI 應用發展。

  4. 2022年3月1日 · 看懂鴻海電動巴士 Model T 設計巧思從車體到三電系統技術全解析. 邵元婷. 2022-03-01. 分享本文. 台灣電動巴士產業成熟了嗎?. 在2021 年紛紛看到各家業者開始加入戰場,許多老牌業者紛紛擴大產能,也見新玩家參戰,響應行政院2030 年客運全面電動化 ...

  5. 2021年3月12日 · 目前電網與電動車的應用場景中,鋰電池的正級材料大體上可以分成三大類:鈷酸鋰(LCO)、磷酸鐵鋰(LFP)與三元材料(NMC)。 臺灣及中國大陸因為追求 CP 值,以磷酸鐵鋰、俗稱鋰鐵電池為主;日本 Panasonic 與韓國 LG/Samsung 則是三元材料、俗稱鋰三元,這讓他們在電動車市場很吃香。 除材料分類不同之外,同廠牌的電池又會區分不同規格、等級,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如果不是行內人,一定眼花撩亂。 很多人喜歡幻想臺灣能出現一家世界級的電池廠,這是不實際的。 臺灣市場小,研發出來也沒什麼市場,而電池需要大量的訂單才有試錯和調整的機會,再加上大陸電池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想要彎道超車已經太遲了。 儲能系統第三層:電池模組(Pack)

  6. 2024年2月2日 · 今年 6 月,微軟(Microsoft)才與 LinkedIn 在 LinkedIn LEARNING 上開設 5 堂線上課程,帶學習者認識生成 AI 的基本概念;10 月底,他們又為大眾推出 12 堂免費線上課程「 Generative AI for Beginners 」,透過影片、文字檔、小測驗、補充資源等,帶領初學者進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