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7日 · 香港耐力運動員 Lena Tsang (Lena Mama) 4月完成了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後7月帶著她13歲的兒子 Javis 飛到蒙古共和國, 參加 MONGOLIA Action Asia 3 day Ultra Marathon 。 Lena 在女子組奪得季軍,而 Javis 成為賽事史上最年輕的完賽者外,更跑贏不少成年人,取得男子組第五名,以及18至29歲分齡組別冠軍。 母子兩人分別撰文,分享完賽感受。 媽媽 Lena Tsang. 大會相片: Lloyd Belcher Visuals. 今年5月份我自己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沙漠比賽,在撒哈拉七天跑了250公里。 回家後,囝囝 Javis 話呢啲比賽很有趣,亦想挑戰一下自己,所以我就和他一起報了蒙古三天100公里賽事。

  2. 2017年11月25日 · 我明白上一輩唔想我們為生活奔波希望我們跟住呢條既定的路去走幾歲讀大學幾歲拍拖幾歲工作幾歲結婚幾歲買樓幾歲生兒育女從此度過餘生

    • 不會瘋狂訓練 避免受傷
    • 無數小事以成就大事的人生智慧
    • 上珠峰 80%靠體能

    眼前這位由唔喜歡行山至現在準備攀登珠峰的四眼大男孩,原來已攀過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山 (Kilimanjaro) 和南美最高峰海拔6,961米的阿空加瓜山 (Aconcagua) ,由三年前開始向爸爸提出想攀登珠峰,卻遇上社會運動和疫情,對訓練總有點影響,John 表示,「雖然這兩年,未能到外地攀登其他雪山,為珠峰之旅做準備,我便把加強繩索等技術訓練來補足。」由幾個月前開始,他一直跟 Bob 進行訓練,「我們大約每一至兩天便操練,包括負重行山如揹著二十幾公斤大背包全走衞奕信徑,又踩單車訓練肌耐力; 同時又進行攀石訓練以熟習技術。」John 表示。可能對於跑山的越野跑手來說,這些訓練算很溫和,John 解釋:「我們沒有瘋狂操練,因為萬一過度操練而受傷或未能復原,便得不償失。我...

    問及 Bob 今次登上最世界最高峰後,第一件事想做甚麼? Bob 秒速回答:「落番山!」這個率真的答案也能反映其性格。「我估登頂後,最想係安全地落番山,因為要回到安全落山才算成就這件事。」Bob 表示。「我會把一些大目標如攀珠峰,分拆為每個小目標,慢慢一步一步完成。」成就一件大事,就係由無數的小事組成,很欣賞年紀輕輕的 Bob,便有著這人生智慧。 回說攀山達人父親 John,他一直覺得自己在香港以攀山搵飯食,被很多人覺得唔現實,皆因風險高又唔能夠賺大錢,但他卻十分堅持追這個夢,堅持把自己喜歡做的事變為事業:「對我來說,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推動力,可能我從事其他行業可以賺多啲錢,但我就係喜歡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在自己喜歡的山上,和人吹吓水傾吓計交流心得,把喜歡既事變他為工作,樂趣大得多。」

    話自己性格比兒子冒險的登山達人 John,認為現在已排除萬難,出發咗去尼泊爾,目標已完成90%,已攀過三次珠峰的他表示,攀登珠峰,80%靠體能和耐力,15%靠技術,餘下的5-10%靠幸運。 雖然 Bob 跟父親的性格好唔同,但他仍被父親樂觀而喜歡追夢的性格影響,「他令我學會追隨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中途遇到困難也唔好咁輕易放棄,唔好怕 risk taking ,就如現在自己選了去英國讀電影,就係想挑戰一下自己,學到既嘢可否在英美這個咁大競爭的電影界發揮。」他堅定地說。 「就如今次攀山一樣,睇吓自己可否在危險地方,發揮自己的能力。」 Good Luck!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7年11月23日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舉行在即,著名電台主持及導演劉偉恒 (Benny) 12年來可謂與賽事結下不解緣。Benny 由最初與同事一起參加10公里賽,至今年首度與太太沛然、兩位女兒饅頭及包包轉征3公里親子賽,Benny 笑言多年來與賽事一起成長,賽道也隨家庭角色轉變而有所改變,目標意義也各不同。

  5. 2019年1月15日 · 阿建將會與他的兒子參與2019年3月3日由信義會鞍山探索館舉辦的第三屆「香港礦山挑戰賽2019 」,重遊已獲歷史評級的馬鞍山舊礦場及礦村,他希望小兒子可以藉此認識香港的社會發展,為保育這段歷史出分力。 香港礦山挑戰賽2019 ...

  6. 2018年11月30日 · 負責在「波馬」擔任醫療顧問的當地兒童醫院醫生強調,青少年發育情況常有差異,部份少女或可於14歲前完成發育過程,但亦有些女孩要18歲才發育完成。 發育未完成的兒童,腳長比例較成年人為短,跑動的衝擊對他們也較大,對膝部以至中樞神經系統會有壞影響。 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波士頓馬拉松 圖片來源. 事實上,醫學界仍相信,未足16歲的青少年,不宜跑超過10公里距離。 亦因如此,全球大多數長跑賽事,包括香港馬拉松,仍拒絕18歲以下人士參加比賽。 當然,不少人可列舉一大堆例子,指幾歲小朋友已可接受長跑訓練,甚至締造好成績。 70年代台灣小朋友蒲仲強,以8歲之齡用3小時跑畢芝加哥馬拉松。 而非洲長跑之國肯雅、埃塞俄比亞等,兒童參加長跑比賽更是隨處可見。

  7. 2016年9月1日 · 跑步教父喬治‧席翰 (George Sheehan)的跑步哲學. 我跑的每一英里都是我的第一個一英里;跑在路上的每一個小時都是新的開始;每天穿上我的跑步服裝,就是重生。. 看所有事情都如初次所見;把熟悉的看成不太熟悉;把普通的看成不普通。. 做歌德說的最困難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