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9日 · 由相敬到相愛 71歲嫁杜學魁. 【本報訊】葉錫恩與杜學魁細水長流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兩人五十年代同在徙置區為窮人辦學校,葉錫恩任教所有英文科目,杜學魁則任教所有中文科目,兩人自此結緣。. 葉錫恩與杜學魁由相敬到相愛, 多年後才於 ...

  2. 2015年12月9日 · 杜葉錫恩與杜學魁的愛情故事始於50年代黃大仙一個徒置區內,杜學魁由內蒙古來到香港,手中只有法國人留給他的一批書籍,便順理成章地經營一間小書店維生。 早於1946年與首任丈夫William Elliott結婚的杜葉錫恩則隨教會來到香港,教會正好就在杜學魁的書店旁邊,杜學魁原本拒絕「入教」,但最終還是接受了上天這命中注定的安排,加入了教會。 杜葉錫恩曾坦言,初來港時已為人妻,縱然敬仰杜學魁的為人,但從未想過要怎樣進一步發展,安於維持彼此「柏拉圖式」的戀愛,和他談社會公義、談政治時事,即使意見不同,也能坦然共對,以理性化解分歧。 其後,她與前夫因意見不合離婚,雖然明知與杜學魁相愛,但兩人卻深信真愛不須靠一紙婚書。

  3.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早於1960年7月成立,創辦人是杜學魁先生,原名「防止自殺會」,乃當時亞洲同類組織之首創。圖中為杜學魁先生(右)出席於年度大會。

  4. 葉錫恩, 大紫荊勳賢 , CBE (英語: Elsie Tu ,1913年6月2日—2015年12月8日 [3] ),原名 愛詩·胡姆 (英語: Elsie Hume ,艾略特及 是兩段婚姻的 冠夫姓 )是 香港 著名社運家,多年來一直服務香港和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 她雖生於 英國 ,但操流利 粵語 及 ...

  5.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1960年7月成立,創辦人杜學魁,原名「防止自殺會」(Suicide Prevention Society),在山林道展開電話輔導服務。 於1963年10月註冊成為社團,易名為「香港撒瑪利亞會」(The Hong Kong Samaritans)。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5年12月8日 · 杜葉錫恩1913年生於英國,1951年以傳教士身份來到香港,服務香港40年,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和粵語,是本港著名的社運家及教育家。 TOPick綜合出關於杜葉錫恩一生的5件重要事: 1. 推動教育 助學生脫貧. 1951年杜葉錫恩被中國政府驅逐,前往香港,在香港創立慕光英文書院,一直擔任校監,主理校務,曾任教英文科,亦會定時捐出積蓄為學生助學,致力推動教育普及,改善貧窮問題。 在一個訪問中,杜葉錫恩回想,慕光英文書院的前身只是一個以帳篷搭起的臨時校舍,就算資源緊絀,都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鼓勵接受教育,直至1972年才正式在觀塘興建校舍。 她自言,辦學宗旨是通過教育,幫助基層改善生活,又認為解決貧富懸殊問題的方法,正是為基層市民提供更多教育機會。 2. 致力肅貪.

  8. 2015年12月8日 · 錫恩與杜學魁細水長流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兩人五十年代同在徙置區為窮人辦學校,葉錫恩任教所有英文科目,杜學魁則任教所有中文科目,兩人自此結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