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7日 · 《羅馬條約》於60年前簽訂,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促進成員國之間更多貿易,亦讓人民更容易在成員國之間旅遊、工作、生活,是歐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轉捩點。

  2. 2023年8月15日 · 對於歐洲來說,減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避免未來受到中國經濟的控制,這樣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從歐洲的角度來說,重要的是,一旦中美衝突對抗升級,世界必然分化成兩大對抗體系。

  3. 2022年10月1日 · 首先,這是近幾年來歐洲政治氣候變化的結果,是歐洲政治整體保守、加速右轉的表現。 近年來歐洲極右翼政黨發展迅速,有的不僅進入議會,還上台執政,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對於意大利來說,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帶有極右翼色彩的政党進入政府,之前極右翼聯盟黨(前北方聯盟)和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曾聯合執政。 只不過這一次中右翼政黨聯盟勝選的衝擊效應更大一些,因為如果以兄弟黨為首組成聯合政府的話,就如西方媒體所說,意大利將迎來二戰結束以來「最右翼的政府」。 其次,這一選舉結果是意大利技術官僚政府走到極限後的一種反彈。 2009年歐元區債務危機以來,意大利作為受影響的主要國家之一,政治動盪問題一直突出。 為此,意大利找到了通過技術官僚型政府來解決問題的辦法。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9月1日 · 在全球經濟繼續受到新冠疫情困擾的局面下,隨着疫苗接種的普及和歐洲央行刺激政策的持續,歐洲經濟二季度表現了較為強勁的恢復態勢。. 歐元區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2%,同比增長13.7%;歐盟GDP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13.2%。. 歐洲 ...

    • 德國經濟與企業特點
    • 德國企業競爭力之謎
    • 德國經濟前景
    • 結語

    德國經濟的最大特徵是,出口表現極為優秀。 2003-2008年,德國出口高居全球第一。德國人口(截至2022年底,達8430萬)遠少於中國、美國,只有日本的2/3,但出口產業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相當高,長期存在巨額順差,多年來都是國際知名的製造業順差大國。德國約有1/3的就業是與出口相關的,這在主要大國里十分獨特,其中一些大公司的產品國際知名度極高。 2022年,德國上榜《財富》全球500強的公司有:大眾、奔馳、安聯保險、寶馬、德國電訊、DHL速遞、博世、巴斯夫、意昂能源、慕尼黑再保險、西門子、德鐵、Talanx保險、拜耳醫藥、艾德卡食品、采埃孚(汽車配件)、大陸集團(輪胎汽配)、費森尤斯(醫療保健)、DZ銀行、蒂森克虜伯、巴登符騰堡能源、鳳凰製藥、賀利氏控股(金屬物料製造)、西門子能源、SA...

    德國公司名氣大、營收高,但是明顯集中在傳統行業,與中美相比,IT特色不足。在IT相關行業,只有做企業軟件的SAP和做晶片的英飛凌兩家德國公司算是業界著名企業。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大問題。其實不只是德國,整個歐洲都有類似問題。一個已經出現了多年的現象是,中美以外的世界各國,IT互聯網企業都發展得一般。 之前可能會說,IT企業與傳統科技企業分庭抗禮,各有優勢;歐洲汽車、通訊強,美國互聯網、軟件強。但是近年來風向明顯有利於美國科技企業,美國科技大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值排名榜單前列。 至2023年6月5日收盤,全球前十大股票市值為以下這十支: 市值前10中絕大部份是美國的科技公司,歐洲差距很大,德國企業自然也會受影響。 而在全球前100大市值股票中,美國公司一般能佔據約55-60個位置。中國大陸...

    在歐盟與歐元區經濟整合中,德國起到了主心骨作用,市場空間大增。再加上德企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情況也很好,德國經濟迎來了不錯的發展時期,GDP不斷追近日本。德國與主要大國關係相對平衡,與俄羅斯、中國都有特殊關係,經濟往來密切。德國大企業如日中天,總體經濟情況不錯,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但是,這個時期德國的政治局面其實是有些混亂的,不再是1982-1998年基民盟長期執政的穩定局面,各種政黨不斷冒頭、關係複雜。一個顯著特點是「白左」理念橫行,極端化思潮氾濫。 多家德國大公司靠中國市場賺大錢,雙邊關係極為重要,而不少德國政客卻對中國橫加指責,需要默克爾、朔爾茨花費大量精力在內部協調處理關係問題。 如果說中德關係還算是維持住了,綠黨等組織大搞極端環保,甚至讓許多德國人都難以忍受了。德國社會有濃重的反核、...

    總而言之,如果德國內部無法控制極端環保白左,外部沒法擺脫美國影響,無法整合歐洲覺醒應對危機,核心的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做得不好,那德國經濟前景難以樂觀。 中國和德國貿易關係密切,雙邊投資活躍,政府層面也維持了友好往來的基本格局。朔爾茨來中國訪問很積極,知道中國的重要性。中國市場繼續向德國優秀企業開放沒有問題,但是能幫到多少,還是要看德國自己做得如何了。

  6. 2022年12月6日 · 脱鈎指的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經濟聯繫的系統分離,但對於歐盟來說,這不符合其利益。歐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2021年中國是歐洲商品的第三大買家,也是歐盟進口產品最重要的市場。在歐洲經濟陷入困境之際,中國作為歐洲市場的重要性變得更加重要。

  7. 2023年1月6日 · 2022年,飽受地緣危機和能源危機的歐洲經濟可謂步履艱難,面臨通脹高企、能源危機和經濟放緩的三重困境。. 而展望2023年,在歐洲央行繼續推動加息的情況下,歐洲經濟恐將面臨相當長的困難時期。. 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看來,歐洲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