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8日 · 比特幣(Bitcoin)等加密貨幣不少都欠缺抵押資產,時有金融界人士批為「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早於2013年投資加密貨幣的Pantera Capital執行長Dan Morehead最新發表報告,提及聯儲局政策帶來的泡沫風險,反指規模達33萬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和抵押債券市場,才是「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投資者需考慮以比特幣和加密資產作為風險對沖工具。 *Crypto投資前景如何 ETF 可以買嗎? 【按此速睇】 * ET開市直擊. 【ET開市直擊】港股反彈試返24000點 商湯招股諗得過?

  2. 2023年9月26日 · PlusToken 則是一個主要針對亞洲投資者的龐氏騙局。 該平台偽裝成一個加密貨幣錢包和投資平台,並承諾要給存入加密資產的用戶高回報,成功吸引數百萬用戶和數十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但在2019 年年中,該平台營運商突然停止提款,與 PlusToken 相關的關鍵人物被捕。 據估計,該騙局詐騙投資者超過20億美元。 Bitpetite (2017) Bitpetite 是一個短暫的高收益投資項目,承諾每天為投資者帶來回報,換取他們的比特幣存款。 該平台經營了幾個月,以其快速盈利承諾吸引用戶。 但隨後,Bitpetite 也突然關閉,其運營商帶著資金消失,讓許多投資者在這個騙局中失去全部投資。 Mt. Gox (2011-2014)

  3. 2021年4月6日 · 龐氏騙局(資金盤) 非法性質的層壓式推銷或稱「金字塔式騙局」的商業推銷模式,吸引投資者並利用近其投資者的資金向早期投資者支付利潤。 意味著所賺的錢是來自其他新加入的參與者,而非業務本身所賺的錢,即所謂「拆東牆補西牆」。 例如:加密貨幣投資每個月利息保底 30% 的口號吸引投資者,其只須先繳交一筆入會費用即可加入。 除此之外會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加入支付費用,以支付上線投資者的投資與利潤,前幾個月投資者很大的機會能在時間內拿回獲利,有些人會將獲利入袋為安,但有些人則食隨之味,繼續將獲利投入。 然後不久開始還款時間逐漸拉長,隨著更多人加入,資金流入不足支出,騙局泡沫爆破時,最下線的大量投資者便會蒙受金錢損失,成為受害者。

    • 真假加密貨幣有什麼差別?
    • 舊龐氏騙局是一個人騙一群人,新龐氏騙局是一群人唬所有人
    • 什麼叫充足資訊?人民有哪一種基本的判斷能力?
    • 虛擬通貨不是貨物,和冰箱有什麼關係?
    • 刷信用卡不能買股票,當然不能買加密貨幣
    • 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管機關「不用功」,難道是我們應該學習
    • 引發下一場金融海嘯的會是加密貨幣嗎?
    • 傳遞正確的知識撥亂反正是當務之急
    • 是的,我相信詐騙集團永遠會找到出路!

    去年中秋節一位優秀的年輕女孩,因為看好虛擬貨幣挖礦,將澳洲打工積蓄投入卻受騙,為了投資虛擬貨幣賠光了自己辛苦存下來的積蓄,又因為自己是上線拉了下線被律師告知可能會變成被告,難脫罪怕入獄最後竟然走上絕路,令人不勝唏噓;不久前發生的Luna幣與UST幣大崩盤事件,造成投資人慘賠6,000萬崩潰在台中豪宅墜樓輕生。 朋友問我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我回答:說穿了,前者是「假的」加密貨幣,那就是由書讀得較少的人發起的「舊型態詐騙集團」;後者是「真的」加密貨幣,號稱使用「區塊鏈」的金融創新,骨子裡就是一種由高級知識份子發起的「新型態詐騙集團」,把龐氏騙局包裝成金融科技,用專有名詞唬弄監管機關與社會大眾,兩者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是由美國義大利移民龐茲(Ponzi)在1919年開始策劃,成立空殼公司騙投資人向這個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然後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等於是上線拉下線,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那是中心化的「一個人騙一群人」,最後以失敗告終。 而如今的這場新龐氏騙局「加密貨幣」號稱是「去中心化」的,使用所謂的區塊鏈技術,利用電腦演算法把帳本分散儲存在全球許多礦工的電腦裡(其實大部分是中心化的),包裝成創新的金融科技,再經由社群炒作擴大聲勢,拉高價格再倒給新投資者割韭菜,等於是上線拉下線,這個和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最大的差別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群人唬所有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玩到連專業人士都想跳進來摻一咖、撈一票,有趣的是這場遊戲最後肯定沒有人會被判刑,因為它「去中心化...

    金管會的信用卡禁令發布後,立刻有專業人士在臉書上說「多元支付方式購買商品,是人民一個基本的自由」,甚至說「人民也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商品價格上下波動,如果我在充足資訊下,決定接受,並沒有被欺騙,那雙方就應該接受波動的結果」。 什麼叫「充足資訊」?人民有哪一種基本的判斷能力?了解什麼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原理嗎?大家聽的懂這些用專有名詞堆砌起來唬人的東西?相信有些專業人士都說不出什麼是區塊鏈吧!如果這種說法是對的,那投信投顧何必要證照?任何人都可以招攬客戶炒作股票,只要他提供「充足資訊」,讓人民「基本判斷」不是嗎?

    另外作者提到,根據金管會新聞稿,對於虛擬通貨之定性援引中央銀行與金管會過去見解,將虛擬通貨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不是貨幣」。 因此在台灣加密貨幣的定位是商品,就跟你跟商家買商品一樣,你可以刷卡、也可以用現金、轉帳。今天金管會的禁令,就像是你去購物,所有物品都可以刷卡,除了冰箱不行。 所謂的「通貨」英文其實是「Currency」,是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所以通貨就是「貨幣」而不是「貨物」,「虛擬通貨」其實就是「虛擬貨幣」的意思,而且還是「高度投機性質」的貨幣,和冰箱有什麼關係?刷卡可以買冰箱,是因為今天冰箱一台10,000元,明天不會變成5,000元,拿冰箱來對比加密貨幣會不會太誇張?

    此外,又有專業人士在媒體發文表示反對,提到股票市場的融資制度就是借錢給投資人購買股票,房地產市場中的房屋貸款,信用與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拆分的,而信用一直是投資的資金來源,股票市場的融資制度就是借錢給投資人購買股票。言下之意是既然股票可以借錢來玩,為什麼加密貨幣不行? 股票市場的確可以融資,但是必須經由證券交易所在嚴格的條件下執行,而且保持一定的「融資維持率」才行,意思是借錢只能佔股價的一定比例,例如:股價100元,上市股票必須自備40元,融資金額60元,融資維持率太低,券商就會通知投資人補錢,俗稱「追繳」,如果繳不出來就強制把股票賣出收回現金,俗稱「斷頭」,為什麼搞得這麼麻煩? 因為當股價大跌時,必須確保投資人有足夠的錢來償還,否則會造成違約風險,不但害了投資人,也會拖垮金融體系,這就是...

    另外作者舉例,南韓幾乎所有銀行都可以跟加密貨幣交易所合作,南韓本來純網銀的落後者K Bank,在與加密貨幣交易所合作之後,一段期間內新用戶數反超第一名的 Kakao Bank。而東南亞泰國Siam Commercial Bank則是直接取得Bitkub Online交易所 51%的股權。VISA在目前已和全球至少65家加密貨幣錢包業者合作,直接合作發行簽帳金融卡。言下之意加密貨幣是全球趨勢,台灣太落後。 這個何足為奇?金融業者原本就想要擴大業務,眼看著這些新型態的龐氏騙局愈做愈大,打不過它就加入它,把業績做大是做生意的不二法門,只要能賺錢就好與加密貨幣錢包業者合作,立刻可以吸引加密貨幣持有者爭先恐後加入,利用這個方法可以直接把加密貨幣漂白,管它有沒有洗錢,業績立刻暴增了不是嗎?那不代表金融創...

    現有的實體金融市場,所有的鈔票、股票、債券、基金都在巴菲特、比爾蓋茲這些老人家手裡,我們要怎麼樣才能玩得過這些老人家呢?最快的方法當然是建立一個虛擬金融市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所有實體金融市場的東西,在虛擬金融市場都可以再玩一次,實體金融市場有股票、融資、放空、期貨、選擇權;虛擬金融市場就有加密貨幣,當然也可以有融資、放空、期貨、選擇權。 加密貨幣這種暴漲暴跌的特性,正是金融業的財務專家們夢寐以求的炒作標的,目前已經上市的各種比特幣信託基金(GBTC)、乙太坊信託基金(ETHE)、比特幣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等只是前菜,接下來可以預期會有更多加幣貨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在實體金融市場上掛牌交易,就如同2008年引發金融海嘯的連動債一樣,包裝到...

    網路上這些吹捧加密貨幣的專業人士大概就分成兩類:一類是本身持有大量加密貨幣的人;另一類是本身在經營或投資加密貨幣或區塊鏈事業的人,他們給大家洗腦不外乎就是想圈錢或炒股做生意而已,大家不必太過在意,金融監管機關更不能中計。 因為Luna幣與UST幣大崩盤後續引發一連串加密貨幣違約倒閉事件,讓社會大眾看清它的本質,因此我定義今年為加密貨幣「撥亂反正」年。

    最後作者談到: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還舉出電影侏羅紀公園裡,數據學家說了句生物演化的特性: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Life finds its way)」。還不忘批評金管會如此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反應的是主管機關對於加密貨幣的駝鳥心態:眼不見為淨。只要不在管轄範圍裡出事,之後都與金管會無關。 自從去年比特幣被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炒作到60,000美元,所有加密貨幣水漲船高,讓許多早期投入這個去中心化龐氏騙局的人一夜致富,也讓許多年輕人心嚮往之,龐氏騙局不是不能玩,但是要切記三大口訣:愈早進去賺愈多,愈晚進去賺愈少,最後進去是韮菜。金管會為什麼要禁止刷卡買加密貨幣,想想如果投資人心嚮往之,一時衝動刷卡大買加密貨幣,幻想一夜致富,最後被收割成韮菜怎麼辦? 前面都已經玩出人命了,難道還要金管會「駝鳥心...

  4. 2017年12月14日 · David Webb在網誌發表一篇名為《比特幣:世上首隻分散式龐氏騙局》的文章,直指這是一場金融騙局。 他表示,不同於龐氏騙局,虛擬貨幣並沒有單一操作者,每一個參與者都有份左右市場,而價格純粹由貨幣投入多少,以及持有與出售的意願來決定的。

  5. 2021年5月22日 · 近來比特幣(Bitcoin)和其他加密價格暴漲暴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特別應讀者要求,從經濟學家的角度, 港聞

  6.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