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1日 ·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圖6) 特首梁振英(左)2014年宣布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孔聖誕日,但未列作公眾假期。 【明報專訊】文化是一地區或民族共同認可的價值理念,並以習俗儀式體現。 香港不少傳統節日活動廣受歡迎,如剛過去的長洲太平清醮和接下來的端午節龍舟競技。 但隨時代變遷,傳承傳統節日面對不少挑戰。 香港傳統節日. 香港文化中西合璧,既慶祝西方節日如聖誕節,亦重視中華和本土傳統節日。 大多香港居民祖籍廣東,生活受嶺南文化的影響。 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亦包括傳統儒、佛、道等各家思想。 香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可見諸於慶祝節日上。 節日商品化×傳承.

  2. 2023年4月6日 · 明報專訊本港昨迎來新冠疫情3年以來首個不設防疫措施的清明節昨早天氣陰冷兼下雨但鑽石山金塔墳場及靈灰安置所仍人頭湧湧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冒雨拜祭先人。 有市民形容今年復常後拜祭人流「好犀利」,靈灰閣內香火鼎盛,「未見過咁大煙」,估計拜祭人潮較疫下3年多近半。 有市民稱慶幸今年拜山再無限聚令,以往一家在墳前「一個個分開企」,今年終可「企埋一齊」盡孝心,食肆每枱人數不再設限亦令一家有機會敘敘舊,齊齊整整「坐埋一枱」飲茶。 本報記者昨早約9時半到達鑽石山墳場及靈灰安置所入口,現場已漸漸開始下起綿綿細雨,附近多處行人路堆滿等候家人的市民,逾百人隨人潮緩緩步行上山,靈灰安置所地下升降機亦排起數十米人龍,平均需等候近25分鐘。 逾百人緩步上山 龕所數十米人龍.

  3. 福佬人稱潤餅本為春餅習俗是在春天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後吃的春餅吃法較為簡單及後才變成現在潤餅的面貌混合了各種外來食材如胡人波斯的紅蘿蔔呂宋來的花生台語會在潤餅後加上「(音kauh)」即捲夾餡料這動作金門人因餅皮的製作方法是在加熱的鐵盤拭上粉漿而稱為拭餅」;有些地方因餅皮軟嫩叫作嫩餅」,與外婆口中的讀音有些相近恍然大悟自以為是形似的」,與那真正讀音毫無關連亦有更直接稱作福建廈門薄餅。 配料組合自由. 「彷彿白紗包起來的禮物」,是已故台灣美食作家韓良露對潤餅的形容,她更辦過兩屆春天潤餅文化節,並拍攝紀錄片,從基隆至屏東採訪街頭的潤餅攤販,據她所說泉州潤餅着重配料比例,而廈門潤餅的椰菜較多。

  4. 2024年4月5日 · 據老闆表示天津的祭祀習俗是在清明節時將去年墓前的物品換新假花還有酒這些只有在清明節祭祀才會使用的東西銷量就好很多僅昨日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7000元人民幣。「今年的營業額比疫情期間好了很多大概多一到兩成

  5. 2021年1月29日 · 閱讀篇章:〈青山下的白〉——麥樹堅. [2021.01.29] 發表 推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我香港,我街道》. 【明報專訊】 (第1段)青山是屯門的舊稱,現在專指杯渡山。. 好些屯門尤其是青山附近的地方,以「青」字開首命名 (青衣也有此情況 ...

  6. 2021年1月22日 ·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閱讀篇章:〈每逢佳節〉——辛其氏. [2021.01.22] 發表 推文.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 (第1段)我喜歡節日,尤其中國的節日,每逢過年過節,總忙於張羅一切。 朋友不明白,我獨自生活,緣何老不嫌煩,仍生出這許多興味來。 中國節日的本色,生於民間,長於民間,無論時代與潮流怎樣更替改變,年青世代如何輕視排斥,與我並無隔礙。 香港的傳統習俗雖漸沒落,「年」的氣氛也還是有的,每次它來訪,就在我家廳房大搖大擺,從不受絲毫委屈,它的顏色與氣味,自然從門縫與窗隙,一點點滲進來。 (第2段)過年前,我學會蒸糕,有蘿蔔糕、馬蹄糕,以至紅豆、馬豆、芋頭亦想一網打盡,蒸壞了,大不了重頭來過。

  7. 2024年4月5日 · 明報專訊今年內地清明節有3天假期(4月4至6日),昨為首日截至昨晚9時本港內地客入境人次超過15萬較上周六多約4.5萬離境港人則有27.3萬人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