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是一種疱疹病毒可引起兩種主要疾病水痘和帶狀疱疹生蛇)。 水痘是香港常見的兒童傳染病。 在原發性水痘感染期間,VZV會進入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再遷移到脊髓神經節,並在其中潛伏。 帶狀疱疹病毒可在任何年齡階段再度活化但在50歲以後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當中較為常見帶狀疱疹的臨床表現. 典型帶狀疱疹的表徵為帶痛楚的水泡。 水泡一般會在一個神經帶(為一條感覺神經線覆蓋的範圍,或被稱為皮節的區域)出現,通常只影響身體中線兩旁其中一側。 患者在水泡出現前的48至72小時有機會會在將出現水泡的神經帶感到刺痛或灼熱。 免疫系統較弱的病人,有可能會有較為嚴重的帶狀疱疹,並影響超過一個神經帶。 這些水泡通常會在七至十日後變乾和結痂。

    • Herpes Zoster

      Acyclovir Valacyclovir Famciclovir Localised zoster ...

    • 简体

      带状疱疹病变的紧急治疗包括疼痛处理、局部治疗和特定的抗 ...

    • 查看資料

      陳建凌醫生是港怡醫院的急症科顧問醫生,她在港怡醫院行醫 ...

    • 急症科

      老人科是一門醫學專科,專門探討老化和年老(通常是65歲以 ...

  2. 坊間所指的生蛇特效藥,正是針對紅疹出現後首72小時的抗病毒藥物,例如阿昔洛韋(Acyclovir)、泛昔洛韋(Famciclovir)、伐昔洛韋(Valaciclovir),並以發病後48小時內服用的藥效最佳,可抑壓病毒、控制紅疹生長、減低發生後遺神經痛症的機會。

  3. 2023年10月20日 · 生蛇治療藥物主要以抗病毒藥物為主譬如 Acyclovir(阿昔洛韋)、Famciclovir (泛昔洛韋及Valaciclovir伐昔洛韋療程大概為 7 至 10 天,能夠有效加快疱疹痊癒、減低患者痛楚,並且能夠縮短、預防或減輕生蛇後遺神經痛。 根據臨床實驗顯示,這類生蛇特效藥須在出水泡後3日內服用,否則將會大幅影響效用;然而,這類生蛇特效藥通常伴隨一些副作用,如作嘔、頭痛、眩暈及腹痛等。 另外,生蛇患者一般會感到強烈疼痛,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嗎啡類止痛藥則有助控制痛症。 生蛇康復會有後遺症?

  4. 生蛇痊癒後雖然帶狀皰疹病毒仍會潛伏體內但保持心境開朗有充足睡眠多做運動增加身體免疫力便可以大幅減少再次生蛇的機會。 據統計,每約3人中便有1人會在一生中因帶狀皰疹病毒發惡而生蛇,但大多數人在一生中只會遇到一次,生蛇患者中甚 ...

  5. 英文名: Acyclovir. 黎智傑藥劑師. 核對. 醫療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 最後更新於 2023-11-06. 阿昔洛韋 (Acyclovir)有何功效? 阿昔洛韋是針對1型和2型單純皰疹病毒以及帶狀皰疹和 水痘 的抗病毒藥。 它適用於以下情況: 治療和預防 唇皰疹. 治療生殖器皰疹. 治療 帶狀皰疹(生蛇) 預防免疫功能低的患者的單純皰疹. 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 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 如何使用阿昔洛韋 (Acyclovir)及調較劑量? 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 眼部使用3%軟膏. 成人. 每4小時塗抹在下結膜囊內,每天使用5次,痊癮後需繼續治療至少3天. 抑制復發性單純皰疹. 口服. 成人. 每天分2-4次服用800mg,可減至每天400-600mg。

  6. 2022年10月18日 · 這種病毒可引發水痘,很多人小時候「中招」出水痘,雖然痊癒了,但病毒可一直潛藏體內,直至「宿主」免疫力下降,就有機會沿着身體的神經線在皮膚上蔓延,有如靈巧的在身體遊走,散播如電擊、火燒、刺痛的痛楚,更會發展成紅疹和水泡,而大部人發病位置在腰部。 醫治生蛇並不困難,現時有特效藥(針劑或口服藥)可以處理。 不過,生蛇的治療黃金期是發病三天內。 如果延誤醫治,神經線有可能被病毒破壞,帶來長期痛楚。 這位長者接受治療後,紅疹一兩星期後已消退,痛症也在兩個月後完全消失,他久違的笑容再次展現! 這位長者頭皮生蛇則較為罕見。 帶狀疱疹病毒感染並非少事,有些病人會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即使水泡消退仍會長時間疼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7. 2023年11月9日 · 生蛇特效藥 Acyclovir 在患者發病的首72小時內服用,可以縮短病程、降低疼痛感並抑制病毒的繁殖。 未能如期服用,就不會有很顯著的幫助,而抗病毒藥物對本身的腎功能負荷較大,萬一患者有腎病、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相對較差的話,藥量需要減低。 生蛇(帶狀皰疹)預防方法. 1. 帶狀疱疹疫苗. 想要預防帶狀疱疹,打疫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帶狀疱疹疫苗可以降低病毒活性,避免帶狀疱疹的復發。 只是要注意的是,疫苗並沒有辦法「治療」帶狀疱疹,只能降低復發機率。 2. 增強免疫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