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日 · 一,基金经理履历. 田俊维有13年从业经验7.6年投资经验。 2010年于卖方入行,先后在 渣打银行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安信证券工作,2013年加入天弘基金,2015年6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2021年进入目前在职的博时基金。 他曾担任6年传媒与互联网行业研究员,在天弘基金担任消费组组长,现在能力圈覆盖医药、传媒、家电家居、消费、农业、电力、军工、 计算机 、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 先后管理8只基金(A/C合并计算数量)。 在博时管理的基金有3只(A/C合并计算数量)。 在天弘的代表基金是: 天弘文化新兴产业 。 在博时的代表基金: 博时创新经济混合 。 二,基金的基本情况. 1,收益和回撤.

  2. 2023年3月29日 · 一、基本情况. 田俊维先后在渣打银行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安信证券工作2013年6月进入天弘基金2021年加盟博时基金田俊维在成长路径中不断跳出舒适区扩大能力圈之前是担任了6年 传媒与互联网行业研究员 ,在天弘基金担任 消费组组长 ,现在能力圈覆盖 医药、传媒、家电家居、消费、农业、电力 等多个行业。 田俊维是一位85后,正值当打之年,但已有16年从业经验了,并有在投资岗位上经历过两轮牛熊。 二、业绩和风险控制情况. 田俊维于牛市的巅峰——2015-6-5开始担任基金经理,配合天弘的另一位明星经理肖志刚管理 天弘互联网 。 2017-8-9田俊维开始独立管理基金, 接手 天弘文化新兴产业 ,管理3年多,取得了164.03%的收益。

    • 田北俊個人資料1
    • 田北俊個人資料2
    • 田北俊個人資料3
    • 田北俊個人資料4
    • 田北俊個人資料5
    • 不惧调整,逆风而行。田俊维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近8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曾任券商研究员,最早从传媒互联网行业研究开始,不断将投资视野扩展至消费、医药、周期和制造等。
    • 沿着市场脉络丝滑切换的选股型选手。田俊维采用的“GARP策略”,核心思想是寻找具有持续增长能力,且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专注于通过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来获取超额收益。
    • 凭实力,穿越资本市场沉浮。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不同行业、不同个股轮番表演,长期坚守某个行业或某只个股,将面临较大波动的考验,但大多数投资者还是希望能够承受较低的波动,这就需要对泡沫较大的资产及时识别并果断规避,对估值较低、前景较高的潜力资产尽早挖掘和布局,而这种切换,如果靠运气,将在对对错错中形成内耗,只有凭借完整的投资体系和高度的执行力,才能大幅提高把准市场脉搏的概率。
  3. 2024年1月5日 · 我们先看最近的一段经历。 田俊维从2021年11月5日开始管理 博时创新经济 ,恰巧之后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熊市。 在这两年熊市期间, 沪深300 整体下跌了-31.71%,而博时创新新经济同期跌幅-10.15%。 我们从下图也能看到,田俊维呈现了稳定向上的超额收益(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2023年12月27日)。 数据来源:Wind,韭菜圈;数据截止:2023年12月27日. 我们再看田俊维上一段投资经历,从2017年8月9日管理 天弘文化新兴产业股票 ,一直到他离职的2021年5月19日,在这将近4年的时间中田俊维也实现了75%左右的超额收益。 我们看到在初期做投资的时候,田俊维表现基本上和市场跑平。

  4. 2024年1月24日 · 出任基金经理前田俊维有着资深的研究员经历先后在 渣打银行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安信证券工作做了6年传媒与互联网行业研究员后在基金公司又担任消费组组长。 如今,他的 能力圈覆盖医药、传媒、家电家居、消费、农业、电力等多个行业 ,这也为他能全市场的选股提供了底气。 他在管理 博时创新经济 期间,过去两年在电力设备及 新能源 上面保持比较高的配置比例;2023年以来,在计算机、机械、家电和通讯等行业加大了布局。 图: 博时创新经济混合 近三年行业配置. 来源:iFinD,展示规则:展示全部行业,行业分类:申万一级行业,田俊维于2021年11月5日出任 博时创新经济混合 基金经理. 在个股选择中田俊维聚焦“四好”:

  5. xueqiu.com › 3210709897 › 273998573田俊维 - 雪球

    田俊 维 引用: 导读:曾经有一位资深的FOF基金经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自对某个贝塔的偏离,最常见的是行业贝塔(消费、医药、科技)和风格贝塔(大小盘、价值成长)。长期依靠选股阿尔法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 ...

  6. 2007年10月16日 · 田俊维采取的GARP策略就是寻找具有持续增长能力且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他非常强调好公司需要好的价格最理想的状是以尽量合理的价格买入管理层优秀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好成长性突出的个股通过持续增长消化短期估值压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