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17日 · 荔枝莊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容易跟新界東北的荔枝窩混淆。 雖然一樣有個「地質公園」銜頭,但荔枝窩是本地遊熱點,以客家菜最引人;荔枝莊除了假日士多,幾近沒有經濟活動,卻為營友、山友鍾愛。 喜歡上山下海的Mushy老早就看中這個地方,在2004年租下兩間殘舊非常的青磚瓦頂客家村屋,開展5年漫長的復修工程。 甫入村時,他試過種荔枝,可惜不成功。 今天想來,大概當時太忙:既要修葺老屋,又要出外搵食,以致疏忽了小小荔枝樹。 住在傳說中的「鬼域」,Mushy用他的幽默調校氣氛,順手拈來繞鋼纜用的大木轆,成了趣怪的庭院木門。 (韓潔瑤) 未劃為地質公園前,荔枝莊因環境清幽、寧靜,幾十年來已是露營勝地、山友至愛。 (韓潔瑤攝)

  2. 2020年7月4日 · 路線:企嶺下老圍>榕樹澳>深涌>蛇石坳>荔枝莊. 起點:企嶺下老圍. 終點︰荔枝莊. 全程:約12公里. 需時:4.5-5.5小時(包括休息及拍照時間) 體力需求:2星(若於深涌乘船離開1星;以5星為最高) 技術需求:1星(以5星為最高) 乘巴士299X/99(99R周末及假日限定)於企嶺下老圍站下車,向相反方向行幾分鐘見罕有的英國王室徽號郵筒,是此行第一個打卡位。 經過下老圍的村屋,不久是一條既平又直的石屎路。 天公造美,邊行邊講約半小時就到企嶺下海,遠方可見船灣淡水湖及八仙嶺。 道路繁忙,行人最好靠兩邊並留意路面情況,避免意外。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按圖看清沿途風景、設施 . + 5.

  3. 2016年12月16日 · 荔枝莊到處是野草頹垣。 (韓潔瑤攝) 業主由原居民變大陸地產商. 日光日白,真係鬼影都無隻! 經過雜草叢生的頹垣,才碰到一對老夫婦在屋前晾衫曬薑。 後面就是Mushy的家,很易認:白牆瓦頂小屋,簷下畫着粗線條黑底白花紋,是全村獨有的古樸。 「有幾年荔枝莊只我一個人住。 那老夫婦最初假日才入來,近年變長住;他們在市區另有屋企,這裏是我唯一的家。 」Mushy沖了一壺鐵觀音,用英語夾雜小量廣東話跟記者聊着。 最初他因失婚,愛上這兒的寧靜,轉輾聯絡到移居英格蘭和紐約的原居民許氏兄弟,在2004年租下現址相連的兩間村屋。 Mushy給記者看一封英文信,「今年4月,我回家發現它貼在門上,才知業主換了人。 」發信者是一家發展公司,自稱「業主」,着他每月交租港幣100元。

    • 點擊下圖看看荔枝莊、深涌特色景點、風光!👇👇👇
    • 相關路線介紹
    • 交通資料
    • 夏天行山必備12件小物(按圖放大)

    再看那些貌似沉積岩的岩石,嚴格來說是一些層理發育良好的火山凝灰岩夾雜着薄片的沉積岩,是由火山爆發的石塊、火山灰和晶體於迅速的沉積過程中形成。在這些岩石中,曾找到一些植物和樹幹的化石,證明這些是早白堊紀的岩石,即距今一百多萬年前形成。荔枝莊的岩石現定名為荔枝莊組,岩石性質跟大嶼山中部的火山岩很相近,估計是同一火山爆發的產物。

    西貢行山路線|企嶺下經深涌荔枝莊作結 回程搭船迎海風歎日落 西貢行山路線|白沙澳出發行入深涌大草原 經榕樹澳水浪窩落山 差不多到白角仔,轉左上山至雞麻峒和蛇石坳,在山崗上可以飽覽吐露港和赤門海峽的景色,再下山至深涌。深涌是本地著名的生態熱點,可找到香港獨有的香港鬥魚,以及多種珍貴蜻蜓,包括本地分布不廣的三角麗翅蜻。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起點:荔枝莊 在馬料水搭乘往來「馬料水至塔門」航線的街渡,於荔枝莊下船,船程約45分鐘。 馬料水(開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 / 下午3:00;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8:30 / 下午12:30 / 下午3:00 終點:深涌 乘往來「馬料水至塔門」航線的街渡返回馬料水,船程約30分鐘。 深涌(開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11:55 / 下午6:15;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1:55 / 下午2:30 / 下午6:15

    【文章轉載自「野Guide -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原文:荔枝莊>深涌】 【野Guide】多元化網上雜誌平台!以【香港人視野・香港人足跡】的理念去探索世界,俾喜歡行山露營、運動跑步、綠色生活、生態保育同深度旅遊嘅你!

  4. 2016年12月19日 · 話說荔枝莊英籍村民Mushy(Paul Timothy Cuthbert)2004年向原居民租下兩間相連的殘舊老屋,花了5年親手復修妥當;2015年初又將一屋設為「荔枝莊民俗文物館」;可在今年4月,嚇然發現業主已將兩屋地轉售地產商,並被要求搬走(見「相關文章」)。 本月中,居港24年的Mushy必須起程返英照顧母親,兩周前邀請23年老友記康哥來燒烤話別。 「據了解,新業主將Mushy兩間屋地加相連一幅屋地改兩間新屋,圖則都有了;老屋和文物館肯定無喇! 」康哥嘆氣。 不用幾天,他帶聯和墟街坊、「健康行動」總幹事李昌隆去荔枝莊「視察」,明白老屋搬不走,唯有「搶救文物」,當晚立即在Facebook急召人手,趕及在Mushy上機前兩日行動。

  5. 2016年12月26日 · 荔枝莊英籍村民Mushy(Paul Timothy Cuthbert),2004年向原居民租下兩間相連的爛村屋,親手復修妥當;2015年初在一屋開設「荔枝莊民俗文物館」,「館規」貼出來:「請觸碰任何東西」(Please touch anything)、「歡迎來試試難題」(Welcome to try puzzles)。 「無諗過有咁得意(的)博物館」,留言簿上訪客這樣寫道。

  6. 2017年4月14日 · 社區專題. 【露營異想.二】消失營地逐個捉:柴灣讓路發展、荔枝莊遠離水源. 撰文:麥佩雯. 出版: 2017-04-14 00:01 更新:2017-04-25 13:16. 不少露營熱點曾盛極一時,如荔枝莊營地及海下營地。 然而,有指定營地因使用率偏低,已於千禧年代初被除名,現一片荒蕪。 柴灣營地(1929年至1951年):為發展讓路. 上一集提及,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香港第一次露營熱潮 。 而本港首個露營專用的營地,為童子軍轄下的「柴灣營地」(位於海旁,現柴灣公園),早於1929年正式開放使用。 然而1951年,政府為發展柴灣木屋區,收回該地以建警署、公立醫院、及消防局之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