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概览
    • 发展历史
    • 特色
    • 地标

    中国香港境内道路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时亦称作荷里活道,位于中国香港中环至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电影业的好莱坞无关,却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Hollywood)。

    荷李活道是殖民地时期首条街道,早在1841年英国人登陆香港岛时便开始兴建,在太平山山脚的荷李活道,早年尚未填海前乃接近海边的,经过百多年来中环不断填海,已远离海傍甚远。很多人以为荷李活道得名自美国加州电影生产地好莱坞,其实道路名称源自早年荷李活道两旁种植的冬青树(Hollywood),因此被命名为Hollywood Road,中文则音译为荷李活道。该名称出现时,美国的好莱坞尚未出现。

    自开埠早期起荷李活道已经是华人聚居地,主要都是以低下阶层为主,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幼年时便曾在荷李活道居住。在荷李活道与楼梯街交界的文武庙,早在香港开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纪初乃香港平民处理经济纠纷的地方,并有不少华人参拜。在荷李活道中环部分的旧中区警署,早在1864年落成,1919年进行过扩建,今日亦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今日的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

    由于早年统治香港的英国人聚居荷李活道一带的半山区,中环荷李活道南边一段的苏豪区英文名字“Soho”除了取源于英国伦敦苏豪区外,起初也是来自“荷李活道的南边”的英文缩写“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今天的苏豪区充斥着不少充满外国特色的餐厅和酒吧。

    荷李活道东端连接着兰桂坊,而旧中区警署(前香港警察总部)亦位于此街上,而在旧中区警署侧中央广场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访港时到此消遣。连接中环与半山区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亦途经荷李活道。

    在上环一端荷李活道附近的嚤啰街,则是著名的古董和怀旧物品集中地。亦是著名庙宇文武庙的所在地--荷李活道,香港有三条古董街,其中最著名的荷李活道,曾被外国一家杂志列为全球十个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这条港岛古老的街道,弯曲绵长,由中环伸展至上环、西环,大大小小竟有百多间古董店,铺陈着许许多多上好的中国古物,而且种类繁多,举凡陶瓷、玉器、石雕、牙雕、铜器、银器、漆器、家具、屏风、字画、古籍,及至罕见的中国古代婚礼服饰等无所不有。

    云咸街与亚毕诺道交界

    旧中区警署及域多利监狱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

    些利街

    摆花街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1. 荷里活乃Hollywood好莱坞之音译,香港九龙 的荷里活广场由美国获奖设计师Brennan Beer Gorman 策划及设计。 位于九龙钻石山地铁站侧,毗邻为仿唐建筑物志莲净苑,与驰名的黄大仙祠只有一站之隔(步行约需15分钟),是东九龙最大型购物商场之一。

  2. 香港上环荷李活道境内的公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荷李活道 公园位于 香港上环 荷李活道 在 水坑口街 的西面。. 它曾经是英治初期的临海小山丘 炮台 和营寨,之后成为平民俗称的“ 大笪地 ...

  3. 于港铁 金钟站 F出口 太古广场 外乘26号巴士,至文武庙荷李活道站下车。 从港铁 中环站 D2出口右转至戏院里,沿皇后大道中往 中环中心 方向走,然后搭乘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前往。

  4. 荷里活道位于香港中环至上环,横贯 香港 岛中西区,在太平山脚下,东自云成街起,西至皇后大道西,可谓一条荟萃港岛百年沧桑的“历史街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 很多人都认为,这条街的名称是取自美国“荷里活”的译音。 但实则不然,这条街的名字,原本是来自于街道早年种满的 冬青树 (Hollywood),中文没有翻译,只是根据读音得名“Hollywood Road”,被人念成了“荷里活道”,又称冬青街。 当时美国的荷里活Hollywood甚至还没有出现。

  5. 香港街道. 香港石板街,其实即砵甸乍街,位于 中环 荷里活道交界至干诺道中环段,是一条香港著名的怀旧老街,历史悠久的地面由一块块大石板砌成,故又得名石板街。 中文名. 香港石板街. 别 名. 石板街. 地 址. 中环 荷里活道交界至干诺道中环段. 性 质. 一条 香港 著名的 怀旧 老街. 地面材料. 一块块 大石板 砌成. 交 通. 从 地铁 中环站D2 出口转右直走. 目录. 1 石板街. 2 名称由来. 3 商店. 4 地址. 5 交通. 石板街. 播报. 编辑. 香港石板街(5张) 石板街聚集了许多老旧的小店和摊子,充满怀旧气氛,所以吸引了电影人的注意,许多电影、电视和音乐录像带,如刘德华、郑秀文的《龙凤斗》、《无间道》等都特意到来取景,也有不少喜爱摄影的同好们喜爱前来拍照。

  6. 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磡村. 大磡村,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大仙区,约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余人,外来人口4万余人。 共有工业企业300余家,个体工商门店500余间,种养场4个,外来安置区2个, 种植 优质荔枝树3000余亩。 [1] 中文名. 大磡村. 形成年代. 清朝. 常住人口. 700余人. 外来人口. 4万余人. 外来安置区. 两个. 目录. 1 古村. 2 寮屋区. 3 清拆. 4 大观园石屋. 5 大观园农场. 6 发展. 7 参见. 8 注脚. 古村. 播报. 编辑. 大磡村原本是一条朱姓的客家村落,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朱氏祖先原居于广东长乐县,朱居元在乾隆年间带同夫人及8名儿子迁居新安县九龙“沙挖埔”(沙埔仔),以采石为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