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如何處理? —先讓傷者躺平休息,並墊高傷肢(骨折者除外); —再替其檢查傷口,並用清水沖洗傷口表面; —以敷料遮蓋傷口,用手施壓止血; —最後用繃帶包紮傷口 —如果傷口有異物或斷骨凸出,應先予以固定傷肢,不應隨便移動傷者;
      urbanlifehk.com/article/38460/行山急救-行山新手必學-遠足易拗柴-抽筋-骨折 5種郊外傷患處理方法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7月1日 · 夏天行山最常見又最嚴重的意外是中暑。 這篇文章會簡介熱衰竭及中暑兩種熱病的原理、分辨兩者的徵狀以及處理方法。 熱病主要可分為熱痙攣、熱水腫、熱昏厥、熱衰竭及中暑,其中後兩者病情較嚴重,而且坊間常混淆熱衰竭及中暑,以為在炎熱天氣 ...

  3. 2022年5月3日 · 香港行山意外+高危行山路線逐個捉. 2024年3月10日. 3分鐘閱讀. 4.3. 運動健身. 4.3. 按此評分. 分享文章. 行山遠足不單可強身健體放鬆心神,也讓人重新發掘到香港的美。 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行山的行列,行山意外的數字也隨之上升,根據消防處的2021年工作報告,攀山拯救事故就有951宗,對比2020年的602宗上升58%,當中有598人受傷,14人不幸喪生 1 。 數據顯示行山意外其實不容忽視,有時就算事前準備充足也有機會在途中出現突發情況,發生危險。 想更安心遊走山野,各位 行山 新手或會考慮添購一份保障,但究竟該購買 醫療保險 還是 意外保險 ?

    • 處理蜂螫
    • 注意事項
    • 處理蛇咬
    • 處理抽筋
    • 處理骨折
    • 處理骨析方法(按圖了解)

    行山不時會遇到野生動物,昆蟲更甚。當被蜜蜂、黃蜂螫傷或其他昆蟲咬傷,傷口會痕癢、腫脹及疼痛,傷者甚至可能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Q:被蜜蜂、黃蜂等螫傷時,可否用手拔針? 若被蜜蜂、黃蜂等螫傷,不應立刻用手指拔針,以防擠出毒液,讓更多螫針內的毒液擠入皮膚。

    1. 使用有經常維修的山徑,切勿自行開路,避免走草叢、蕨叢或雜樹林,因那些地方通常是昆蟲和黃蜂聚居的地方 2. 不要打擾蜂窩,切勿以樹枝小棒拍打路邊樹叢 3. 避免使用芬芳的香體品,以免吸引蜜蜂 4. 若遇一、兩隻蜂在頭上盤旋,可以不理會,如常前進 5. 若遇蜂巢擋路,盡量繞路前進 6. 若遇群蜂追襲,可坐下不動,用外衣蓋頭、頸,以作保護,捲曲臥在地上,待蜂群散開後,才慢慢撒離

    漁農自然護理署文獻顯示,香港現時常見的毒蛇包括金腳帶、銀腳帶、過山烏、眼鏡蛇、及青竹蛇等,普遍於春、夏、秋出沒。 很多肥皂劇都曾有被蛇咬的處境,而劇中的處理手法往往是用嘴吸吮毒素,究竟該如何處理蛇咬? Q:被蛇咬時要吸吮毒素? 千萬不能割開傷口的皮膚吸吮或洗滌,這或會令施救者中毒的機會增加。

    無論是遠足還是日常,抽筋都有機會突如其來地發生。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由自主地收縮和疼痛,一般會因運動前熱身不足、劇烈運動、肢體保持同一姿勢過久、大量出汗、腺瀉或嘔吐導致身體水份及電解質大量流水、脫水而引致。 Q:可拍打抽筋的部分以紓緩抽筋狀況嗎? 避免使用刺激的手法,例如拍打或扣擊。

    若行山絆倒,除了拉傷或扭傷外,嚴重者更有機會導致骨折。骨折一般因骨頭折斷或破裂,通常由外力所致。 Q:應如何分辨是否有骨折? Q:可否移動骨折的傷者? 不能。一般情況下,除非現場有危險,否則應盡量避免移動傷者,以免傷勢惡化。再者,切勿強行拉直彎曲的傷肢。

    其實,就算你不是行山發燒友,也有可能在日常生活有機會遇到以上種種意外。學會基本處理方法吧,總會有用武之地! (資料來源:醫療輔助隊、衛生防衛中心、食物及衛生局、漁農自然護理署) 相關文章:【家居急救】燙傷要敷冰?割傷怎止血? 哽塞急救處理一定要識!

  4. 1999年7月7日 · 前往郊外去遠足旅行, 都必須帶備一些應急物品 : 例如後備食物, 電筒, 哨子, 急救藥品及禦寒衣物…….等. 若到較荒闢的地方作長途遠足, 我會帶備一塊用作加蓋在營幕頂擋雨的防水尼龍天蓋, 摺起來體積小, 遇落大雨足可供五, 六人擋雨, 有需要時可用來蓋搭臨時帳蓬或當睡袋. 這些應急物品踓然為你的背囊增加了些許重量, 但是一旦遇到意外時, 這些物品郤可以幫助你安然渡過困境. 當遇到意外時, 緊記要保持鎮定, 切勿恐慌, 並與同行者衡量當時的環境, 情況考慮解決方法. 迷途. 常見的意外是策劃不周, 當夜幕低垂時仍未完成行程, 甚至因黑夜視野不清, 天氣惡劣能見度低而迷途, 部份旅行隊很喜歡臨時加料, 入黑時仍在途上, 令不少沒有準備電筒的支十分狼狽, 但始終有識途者帶領, 鮮有發生意外.

  5. 2023年7月23日 · 處理方法. 發炎時避免走動,多作小腿及跖腱膜伸展運動,也可以在疼痛部位稍加按摩,以減輕跖腱膜的張力﹐並冰敷以減輕疼痛和發炎。 預防措施. 選擇合適的行山鞋保護足部,避免過份勞累跖腱膜。 2.髕股關節綜合症. 膝頭隱隱作痛,在下山或下樓梯時痛楚會加劇,患處有時會發出摩擦聲,出現腳軟、肌肉萎縮或關節紅腫等現象? 你已經患上了髕股關節綜合症。 處理方法....

  6. 2021年8月23日 · 避免行山失蹤兩點建議 一個禮貌舉動大有深意. 澄清行山界常見謬誤 請把生果皮帶離郊野環境. 行山抽筋時,請停下來休息,吸收電解質及拉筋。 (資料圖片) 由水泡提升一級,便是抽筋。 任何運動,甚至日常生活都會有抽筋的情況,而抽筋的原因是什麼? 抽筋是因為肌肉氧氣不足,代謝廢物累積,電解質及肌肉失調引致。 簡而言之,抽筋是補充不足,過度運動而引起,登山時應該定期吸收電解質及鹽分,適時休息,能夠減少抽筋的情況。 一旦出現抽筋,停下來休息,吸收電解質如飲用寶礦力,揉捏抽筋位置,並拉筋;重新起行時,應該要循序漸進,讓肌肉慢慢適應。 行山人士可以透過寶礦力等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資料圖片/胡家欣攝) 接下來的傷患都是較為嚴重,處理不當或要用上月為計的時間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