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上文所述聯繫匯率制度是貨幣發行局制度主要透過貨幣供應的增減來維持匯率水平換言之在聯匯制度下香港的貨幣政策自動成為維持匯率穩定的工具

  2. 人民幣 自誕生以後,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的 貨幣 ,其匯率由央行 中國人民銀行 決定,僅作為調控進出口 貿易 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 人民幣匯率 大致分為二個階段即 改革開放 前的匯率和改革開放後的匯率。. 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從1949年到1952年 ...

  3. 香港繁體. 工具. 匯率 (英語: exchange rate ,foreign-exchange rate,forex rate,FX rate,或Agio)在 經濟學 上被定義為兩種 貨幣 之間兌換的比例。 通常會將某一國的貨幣設為基準,以此換算金額價值他國幾元的貨幣。 在英文使用方面,有時簡寫為 FX ,此為外國貨幣Foreign Exchange的簡寫。 通俗地說,匯率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也可以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的特性在於它多半是浮動的比率。 只要貨幣能夠透過匯率自由交換,依交換量的多寡,就會影響隔天的匯率,因此,有人也以賺匯差營利,今日以較低的比率購進某一外幣,隔日等到較高的比率出現時,再轉手賣出。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貨幣發行局 (英語: Currency Board )是 固定匯率制 的一種,即固定本國 貨幣 與某特定 外幣 之 匯率 ,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 貨幣發行量 隨 外匯存儲量 聯動的 貨幣制度 。 貨幣發行局的掛鈎貨幣通常是 美元 或 歐元 。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Linked Exchange Rate)也是貨幣發行局,但允許匯率在固定範圍內浮動。 因為 三元悖論 ,「聯繫」不僅指匯率與美元 掛鈎 ,而是 貨幣政策 也跟隨 美國 ,港元利率長期走勢必須跟隨美元利率走勢。 歷史 [ 編輯] 1849年,毛里裘斯首創了貨幣局制度。 十九世紀末,英國為 殖民地 提出並設立了聯繫匯率制。 香港 作為英國殖民地而採用此匯率制度,與 英鎊 掛鈎,1972年取消。

  6. 選擇掛勾貨幣時需要衡量該貨幣所屬貨幣制度的公信力及穩定性和本身以該貨幣作交易單位的外貿及金融交易數額由於聯繫匯率制度其中一個優點是省卻與掛勾貨幣之換算成本因此涉及該貨幣的貿易額愈大所享有的利處也就愈大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匯率制度 ( 英文 : exchange rate regime )指一國 貨幣管理部門 在 外匯市場 管理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關係的方式。 匯率制度與 貨幣政策 有密切的關係,兩者通常受共同因素所影響。 匯率 為一國貨幣和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 根據 經濟學 傳統的分類,匯率制度可粗略地劃分為三種: 浮動匯率 ,意即由 市場 主宰標的貨幣匯率的變化; 釘住浮動 ,即是由 中央銀行 維持匯率在某個目標範圍或指定數值附近上下浮動; 固定匯率 ,貨幣與 黃金 、某種國際性貨幣(通常該國際性貨幣選擇多為 美元 或者 歐元 )之間的匯率被鎖定在某一點或者採用 一籃子貨幣 組合來維持其幣值。

  8. 這裡所指的匯率是官方匯率即是中央銀行與一般銀行之間的兌換率而非外匯交易根據的市場匯率。 實務上的情況則較複雜, 國際貨幣基金會 在2006年公佈了對世界各國匯率制度的分類 [1] ,當中把各國制度按其浮動性分爲以下八種。 種類. 沒有分離法幣的兌換安排(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這些國家以另一國家的貨幣作為本國的主要 法幣 或者這些國家屬於某一貨幣或通貨聯盟的成員,在此聯盟之下的成員國共用同一種法幣。 例子: 厄瓜多爾 、 中非經濟貨幣共同體 、 歐元區. 美元化. 一些國家的居民可能同時全面採用外幣進行日常交易,或者至少與其本國貨幣平行使用,這種情況稱之爲美元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