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越南疫情更新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越南酒店,今日最抵優惠萬勿錯過!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先訂後付

      Agoda.com最低價格保證

      火速預訂,免費取消!

搜尋結果

  1. 撰文:Adeline Lai. 越南解封翁嘉穗即刻光顧法國餐廳享受一頓美味的法國菜。. 一月時新冠肺炎在香港愈來愈嚴重感染個案不斷上升, 翁嘉穗 與丈夫鄔友正決定帶同幼子離開香港他們先飛到菲律賓度假然後從菲律賓飛到越南至今已兩個多月。. 由於 ...

    • 公共衞生下的文化差異
    • 港英政府鐵腕整治衞生
    • 條例非萬能
    • 香港歷年建築條例轉變

    「太平山街一帶是英國殖民早期的華人聚居地,事源一八四三年香港剛開埠不久,發生名為Hong Kong Fever,即瘧疾的傳染病,當時的英軍措手不及,被迫撤回海上。到後來,英國人留意到住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瘧疾的感染率較低,他們當時並不知道疾病是透過細菌和蚊蟲傳染,於是把半山的華人逼到西邊,令到太平山街一帶的華人人口增加,生活環境擠迫。」 根據何佩然《城傳立新─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史》一書,一八五〇年的醫官報告發現一棟三百多呎的唐樓養了七十頭豬,而當時的排洩物仍靠人手「倒夜香」,衞生狀況可想而知。 事實上,殖民政府於一八八二年已委託工程師Osbert Chadwick調查香港的衞生環境,Chadwick形容當時的維多利亞城,人口太密,欠缺排污系統,水井含大量細菌。該份報告更有圖則分析當時的唐樓格局,...

    擠迫惡劣的衞生環境終成為病菌的樂園。一八九四年,香港爆發鼠疫,奪去超過二千五百條生命。港英政府決定不顧民間的反對聲音,以強硬手法整治衞生,收回太平山街大片土地,清拆和燒毀舊樓,改建為現時的卜公花園,減低居住密度。「這是香港第一個以控制人口密度,而安插在原有社區的公園。」政府也在疫區中心建立起細菌學研究所,即現時的香港醫學博物館,以及興建公廁。 一九〇三年,政府終於根據Chadwick呈交的報告,通過首個《公共衞生及建築物條例》,規定屋與屋之間要有至少1.8米闊的後巷,房屋要有前後窗戶通風,房屋的深度不可超過十二米,新建的建築物的高度與街道的比例為一比一等等。另外,對房屋的物料使用亦有要求,以往人們會運用來路不明的泥和磚頭去建屋,但條例指明要用高品質的物料。Charles指:「香港的《建築物條...

    事隔多年,香港的建築條例也經歷幾次重要的修訂,但一九〇三年所訂下的建築物需有足夠採光、通風,以及建築物之間保持距離的原則,沿用到現在。奈何,圖則跟足條例要求,未必保證達到條例原初的意圖。Charles指:「隨着城市發展,要考慮其他因素,樓宇的形態改變了,現時很多樓宇雖然也有前後窗,但由於樓宇的密度太高,加上很多樓宇採用井字形或十字形的設計,窗戶是打得開,但對着天井,吸入的可能是別人家廁所排出的空氣,要不就戶對戶,做不到良好通風採光的效果。」 他又指舊式的公屋,很着重通風,甚至比現時的私樓更佳,「舊屋邨大都是戶戶同一面向,陽光均等,香港以往較嚴重的疾病是肺癆,有研究指高樓大廈的低層住戶的肺癆感染率較高,因此陽光和通風是首要考慮。很多舊式屋邨為了通風,把氣窗裝在走廊,寧願犧牲私隱也要通風。」相反...

    自從一九〇三年起,香港的《建築物條例》,規管建築物的高度、採光、通風、街道闊度等標準。但隨着城市發展,《條例》至今經歷過幾次重要修改,高度、密度不斷放寬,建築物高了幾十倍,但是否住得更舒適,就見仁見智了。 1903 成立《公共衞生及建築物條例》,設定多項有助採光通風的規定,包括建築物最深不可超過九米、禁止沒有窗戶的間房、樓與樓之間需有至少1.8米後巷通道、新建築物的沿街高度不可超過街道闊度等等,建築物亦需由認可建築師去檢驗。這條例成為往後規管建築物的基礎。 1955 由於戰亂令到很多人逃難到香港,香港人口於一九四五到一九五〇年期間,由六十萬激增至二百多萬,《條例》放寬住宅建築高度,由原本沿街房屋不可以高過街道的寬度一到一倍半,放寬到三倍,亦即原本只有三、四層高的樓宇飆升到九層。 1962 引...

  2. 2017年1月16日 · 16.01.2017. Janice. 周耀恩. 分享. 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述說自身歷史的權利越南錄像及媒體藝術家Nguyen Trinh Thi阮純詩),透過對歷史的興趣重新找尋思考自身的出路近年不斷收集越南相關的外國影像她發現梳理自身有許多種方式。 「在整理之中,我們總是要找出對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問一個對的問題。 Thi對歷史的興趣不只在重塑歷史而是發掘叙述歷史的方式。 | 電影教育之路 |. Thi成為藝術家之前,在越南做過記者,及後到美國修讀新聞、國際關係及攝影等,慢慢步向媒體藝術家之路。 2007年,Thi從美國返回越南的河內。

  3. 2023年4月24日 · 1. 負面情緒管理失衡. 接近九成的護老者皆表示長者在疫情中的健康及照顧質素比自身的需要更應被關注他們非常憂心長者會受到感染以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序的衰退更甚會引發護老者出現過度焦慮。 此外,長時間的照顧狀態令護老者缺乏足夠的休息,照顧壓力得不到舒緩,因而誘發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 2. 線上資訊及應用軟件繁多,難以掌握及理解. 超過80%護老者反映,疫情促使他們學會於生活中運用線上工具或軟件來掌握資訊;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需要向他人尋求支援。 另外,線上資訊平台五花百門,且資訊經常會按疫情發展而轉變,例如防疫措施、檢疫安排等,這都令護老者出現擔憂、困擾等負面情緒。

  4. 2021年4月19日 · 李浩賢. 分享. 近年,四季的菱角像是被溫室氣體摧殘得隱而不見。 冬不冷、春不濕,連路邊那木綿樹都像是神經質似的,葉未落就花開滿頭。 雖然濃霧並未似從前般濃罩,但悶熱卻依舊使人發汗。 我們仍是要仰賴酸香的滋味打開胃口。 開胃的酸,可能是馬來西亞的亞參叻沙,也可能是南印度的扁豆咖哩 Sambars 。 可能是菲律賓酸湯 Sinigang ,又可能是泰國的冬蔭功湯,甚至是越式酸辣魚湯 Canh Chua Ca ⋯⋯而這些南亞以至東南亞的酸滋味,追本溯源都離不開羅望子! 多國通用的羅望子. 這一種豆莢類果實原產於非洲熱帶地區,不同地區有各自的別稱,包括是亞參、酸子等等。 由陳愛玲編撰的 《辛香料風味學:辛料、香料、調味料!

  5. 2020年4月9日 · 游飈於10年前致力從商,他與「綠葉王」老友黃文標成為工作拍檔,事業發展尚算順利。受疫情影響,本港各行業都面對困難,他希望可以藉自己經營的生意為社會出一分力。 MIRROR巡唱北美站開鑼 首跳全新英文單曲舞步難度升級 「跳舞擔當」Jer頂硬上喪

  6. 2020年4月5日 · 慣於用幽默面對難關、解決問題的阿V,先後於二〇〇七年香港廣東話及二〇〇八年英文棟篤笑大賽奪冠,二〇一四年獲美國著名Laugh Factory評為全球十大棟篤笑表演者之一,二〇一四年更獲選為十大傑青。. 回想畢業於名校的他,曾患上第二期淋巴癌,走過半年的 ...

  1. 相關搜尋

    越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