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醫院 相關

    廣告
  2. 院址:深圳市羅湖口岸的羅湖1號大廈,春風路3033號,出羅湖口岸步行百米即到. 深圳人民醫院主任親診,快速解決內痔、外痔、混合痔問題;當天預約當天手術,無需住院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工具. 本列表列出 香港 已落成、興建中、待建中的公私營 醫院 。 截至2021年4月,共有43所公立醫院(含醫療機構) [1] 及13所私營醫院 [2] 。 香港的 公營醫療 是指由 香港政府 或 公營機構 (主要為 醫院管理局 )為基層階層提供之安全網基本醫療,旨在確保所有人皆可得到醫療服務,是香港 社會保障 四大支柱之一 [3] 。 而香港的私營醫療是指由醫院自給自足地營運,費用較貴,不是全部家庭能承擔 [4] 。 香港開埠 以來有兩所歷史悠久的大型 醫院 ,分別是 東華醫院 及 那打素醫院 [5] 。 東華醫院於1870年3月26日創立,是香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名稱取「廣東華人醫院」之意。 因地方不敷應用,於1933年重建,翌年重開 [6] 。

  2. 新界區. 中醫醫院. 驻军医院.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香港醫院列表. 本列表列出 香港 已落成、興建中、待建中的公私營 醫院 。 截至2021年4月,共有43所公立醫院(含醫療機構) [1] 及13所私營醫院 [2] 。 香港的 公營醫療 是指由 香港政府 或 公營機構 (主要為 醫院管理局 )為基層階層提供之安全網基本醫療,旨在確保所有人皆可得到醫療服務,是香港 社會保障 四大支柱之一 [3] 。 而香港的私營醫療是指由醫院自給自足地營運,費用較貴,不是全部家庭能承擔 [4] 。 香港開埠 以來有兩所歷史悠久的大型 醫院 ,分別是 東華醫院 及 那打素醫院 [5] 。 東華醫院於1870年3月26日創立,是香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名稱取「廣東華人醫院」之意。

    • 類型
    • 組織架構
    • 歷史
    • 法律
    • 其他

    綜合醫院

    旨在處理各種疾病和損傷的醫院是綜合醫院,它們通常包括急症部、門診部、住院部,和較為齊全的檢驗、檢查等輔助診斷科室與部門。 綜合醫院通常是一個地區的主要醫療機構,有大量的病床,可以同時為許多病人提供重症監護和長期照顧。

    專科醫院

    旨在治療特定疾病或傷害的醫院是專科醫院。按不同疾病或傷害,可分為兒科醫院、婦產科醫院、精神病院、腫瘤醫院、傳染病醫院等。

    教學醫院

    為病人提供治療,同時結合的醫學生和護理學生的教學工作的醫院,是教學醫院。教學醫院可以是綜合醫院,也可以是專科醫院。教學醫院通常是醫科大學、醫學院或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門診部門

    負責治療本身疾病並不緊急,不需要住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的部門叫門診部。門診部會依照各種疾病分科室,例如內科、外科、眼科、皮膚科、復健科、婦科、中醫、兒科等。

    急症部門

    為情況緊急的患者提供服務的部門叫急症部或急症室,但不是每間醫院都設有急症室。

    住院部門

    負責治療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的部門叫住院部。住院部也會依照各種疾病分科室。

    醫院在古代、近代中國或稱醫局、醫館,醫院對應英語 Hospital 的詞源學認為醫院是接待、接收、留滯病人的地方。相對於此,出診制度則是指醫生到病人的家中,上門看病。史書記載最早的醫院出現在古埃及的寺廟,奉祀古希臘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寺廟為一種資料集中地。古中國僧人法顯在公元400年前往斯里蘭卡的旅行記錄了印度的商人頭目在城市裏建立了提供醫治和醫藥的房子。 有些疾病仍長期持續的患者、嚴重傷殘而影響自身活動能力的傷者和植物人是會長期住院,更有患者不幸在醫院死亡。

    台灣

    1. 根據中華民國《醫療法》,財團法人需要設立董事九~十五人,其中需要有三分之一為醫療人員,外國人必須在三分之一組成以下。 2. 財務必須在三個月內設立好,其中10%收益劃分為研究,10%進行公益贊助,並只能用捐助而來。

    香港

    1. 香港法例第633章《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負責規管私營醫院、日間醫療中心、診所及衛生服務機構。至於《醫院管理局條例》(香港法例第113章)則指定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及營運香港的公營醫院

    衍生

    具有醫院機能的船艦,稱為醫療船。

    人員

    醫院的工作者稱為醫護人員,包括醫生、護理人員、臨床心理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醫事檢驗師、放射技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和助產士等。

  3. 香港醫療. 1 種語言. 香港繁體. 工具. 香港醫療體系 由香港42間公立醫院以及13間私家醫院組成 [1] [2] 。 由於香港的醫療水平較好,香港是全世界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 同時香港也是世界上首個實行 肝臟移植 (英語:liver transplantation) 的地區,自1993年起開始進行成年人至成年人的肝臟捐贈移植手術 [3] 。 香港的公立和私家醫院都與澳洲醫療標準議會合作進行 國際醫療認可 (英語: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accreditation) [4] [5] 。 同時也設有 門診 (英語:polyclinic) 提供基礎醫療,包括牙科。 香港設有兩間醫學院培養醫生,分別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4. 医院是治疗和护理病人的机构,也可執行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 [1]。 越南、日本、韓國醫療體系稱病院。在醫院由专业分工的醫事人員利用醫學檢驗、影像檢查、治疗等設备提供醫療及患病休養服務的一种醫療機構,其服務對象為觉察或认可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有嚴重问题的患者和接受分娩的孕婦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英語: CUHK Medical Centre )是一所位於 香港 新界 馬料水 澤祥街的私立全科醫院、樓高14層,為 香港中文大學 的自負盈虧的私營教學醫院,於2021年1月6日起局部投入服務,成為 新界東 第二間私立全科醫院。 [1] 醫院在全面啟用後,將提供超過500張住院和日間病床,並提供門診及一系列專科診治 [2] 。 醫院現任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為 馮康 醫生。 [3] 概要[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於2014年開始籌辦香港首間非牟利及自負盈虧之私營教學醫院,以服務 香港市民 和提升 教研 水平。 中文大學醫院以非牟利形式營辦,其收益會用作醫院長遠發展經費,與支持中大醫學院進行教學研究。

  7. 仁濟醫院 (英語: Yan Chai Hospital )是 香港 新界 荃灣區 的一間公立醫院,同時也是一個慈善機構,提供醫療、教育及社會等服務。 仁濟醫院位於 香港 新界 荃灣區 荃灣 仁濟街 7-11號。 歷史 [ 編輯] 1959年, 荃灣商會 理事長 葉德範 聯絡地區的紳商人士 周卓明 、 周坤成 、 許添 、 邱子田 及 何傳耀 等開始籌備興建地區醫院工作,取「 仁 者存心,痌瘝在抱; 濟 世利眾,保健為先」的首字聯成新醫院的名稱。 1962年初,荃灣商會成立「興建『仁濟醫院』籌備委員會」。 1962年8月25日,發起人葉德範不幸辭世,荃灣商會推選 邱德根 繼任商會理事長並繼續領導籌建仁濟醫院的工作。 籌建工作得到 荃灣鄉事委員會 從旁協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