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0日 · 中央社為你整理最新人事布局及異動。 卓榮泰第5波內閣人事 農業部長陳駿季 主計長陳淑姿. 以下為內閣名單↓. 行政院長:卓榮泰. 卓榮泰小檔案. 生日:1959年1月22日. 學歷中興大學法律系. 經歷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總統府特任副秘書長行政院發言人民進黨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總統府代理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民進黨主席. 卓榮泰扛賴清德首任閣揆執行意志 擅協調溝通獲信任. 副院長:鄭麗君. 鄭麗君小檔案. 生日:1969年6月19日. 學歷:法國巴黎第十大學政治、經濟、社會哲學碩士,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學士. 經歷:文化部長、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講師、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辦公室主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第8、9屆立法委員、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2. 申青 任期:97年7月1日至100年6月30日 學歷:中山大學管理學碩士 經歷:台灣時報記者、自立報系副總編輯、天下雜誌主任、台灣日報主任、民視 ...

  3. 2024年1月22日 · 何老師認為原因一是市場需求單就這些技術證書在職業學校相對會便宜些二是就業前景一些學科的大學生擁有學歷卻缺少職業技術培訓在就業市場若同時擁有學歷與技術競爭力相對就大一些。 他認為,這種大學畢業生「回爐」的現象將會逐漸增加。 報導引述大學畢業生小牟透露,「我學的是中醫方面,當時就想去北京闖一闖,但在大環境下,我前年在北京一家地產公司做了一名保安,維持著基本生存。 現在辭職了,想再學一門技術」。 小牟已回到浙江並正諮詢當地一些職業技術學校,希望春節後就可重新回校學習。 小牟說,只要往前走,總會有機會,相較於回爐職校,「無事可做」才是真正的丟人。

    • 創立近一世紀 記錄歷史時刻
    • 台灣與全球新聞即時報導 台灣之眼,世界之窗
    • 海外特派員布局全球 台灣觀點看懂世界
    • 落實國際媒體合作 擴大影響力
    • 堅持專業與品質 媒體可信度第一
    • 迎向數位匯流時代 成立媒體實驗室創新局
    • 善盡社會責任 培育國際新聞人才

    站在世界快速變遷的最前端,中央社始終堅守崗位,是中華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報導最權威的新聞通訊社。 1924年4月1日中央社於廣州成立,在風雨飄搖的大時代,中央社伴隨中華民國茁壯,見證北伐、對日抗戰、台灣光復及國共內戰,隨軍記者第一手報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奠定中央社名列世界五大通訊社的歷史定位。 1949年中央社正式遷台,參與了台灣的蛻變與發展,從金門砲戰、韓戰、越戰、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後的孤立低潮,到十大建設開展、經濟奇蹟舉世稱羨、政黨輪替的民主深化等,以千萬則新聞、百萬幀照片,刻畫台灣人民共同的時代記憶。 經歷組織改造,1973年中央社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以企業方式經營;隨著民主化發展,1996年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改制為財團法人,定位為全民共有的國家通訊社,獨立超然執行...

    秉持「正確、領先、客觀、翔實」的基本原則,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僑胞與讀者,充分扮演「台灣之眼,世界之窗」。 只要連上中央社中文新聞網、外語的Focus Taiwan新聞網站及一手新聞App,即可掌握台灣與全球時事動態。中央社帶領讀者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中央社派駐全球重要國家、城市的新聞人員分布5大洲,約30個據點,海外採訪據點之多,穩居國內媒體之首。特派員以在地採訪優勢,從台灣觀點,即時與深度報導各駐在國的政經、文化、生活等面向,發回第一手文字、照片或影音新聞,帶領國人俯瞰國際現場;以即時、豐富的國際新聞,讓台灣與世界同步。

    在全球化、新媒體時代的挑戰下,中央社積極擴增國際新聞來源,強化與國際媒體合作,包括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德國之聲、彭博新聞社、韓聯社、土耳其安納杜魯通訊社、日本共同社、葡萄牙葡新社、印尼安塔拉通訊社、俄羅斯衛星社、蒙古通訊社,及日本經濟新聞資料庫、日本入口網站Yahoo、Livedoor及Excite等,與國際媒體深化對話,增進相互瞭解,提高中央社新聞的國際能見度,發揮國際影響力。

    做為國家通訊社,中央社堅持即時、正確、平衡、客觀、多元,提供最優質的新聞,更是卓越新聞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現代財經新聞獎、優質新聞獎、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等新聞獎項的常勝軍。2015年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調查」,中央社即時新聞拿下新聞網站可信度調查第一名;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的2018年數位新聞報告,中央社在台灣地區媒體使用者即時新聞信任度中勇奪第一,新聞專業與品質深獲各界肯定。 在假新聞充斥的時代,中央社是媒體中的清流,善盡職責,不以羶色腥新聞博取點閱流量,正確報導新聞事件,忠實傳達給海內外讀者,讓國際社會更瞭解台灣真實的民主與發展。

    數位年代,資訊隨行。中央社是台灣最早投入中文新聞電腦化作業的新聞媒體,邁向數位化的步伐始終領先。2011年4月1日中央社率先推出中文新聞App,將國內外大事即時推播傳送給使用者,無論新聞、照片、影音、資訊圖表,都能輕鬆一手掌握。陸續也推出英文版、日文版App,讓海內外讀者能迅速掌握台灣動態。 中央社行動版網頁載入速度比台灣九成的新聞網站快速,閱聽眾使用任何行動裝置,都能享有優質閱讀體驗。 中央社網站影音頻道「全球視野」節目於2010年4月1日上線,向新媒體時代跨出一大步,國內外一百多位記者採訪足跡遍布台灣及世界各主要城市,提供即時影音及重大議題深入報導。 2018年7月,中央社成立「媒體實驗室」,借助尖端科技開創媒體產業新局,為擴增數位讀者發揮加乘效應,媒體實驗室結合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的...

    中央社擁有頂尖的海外採訪記者與豐富經驗,更致力提攜後進。自2017年起舉辦「我是海外特派員」大學校園巡迴活動,遴選優秀學子至國外媒體實習,增廣視野,培養國際新聞人才,做完善的養成規畫。 中央社並承辦台灣歷史最悠久、深受新聞媒體和學術界重視的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及闡揚「環保、節能、愛地球」的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與所有新聞媒體共同承擔公共服務領域的職責,讓台灣社會更真、更善、更美。

  4. 2023年1月30日 · 宗彥說,交通部長與政次全數留任,除了其分屬交通事業上的不同系統,過去對於交通推動也都有顯著政績;勞動部政次邀請李俊俋擔任,主要是借重其法律專業,盼襄助推動勞工相關議題;台鹽董事長吳容輝擔任內政部次長。 宗彥表示,王雅玢對環保有研究,將借重其環境研究能力,協助擬定相關政策;史哲過去除了擔任高雄市文化局長,也歷任2任市長的副市長,業管部分都是文化為主,為高雄市文化貢獻卓著。 另外,宗彥指出,洪文玲本身鑽研海洋科學,對海洋事務跟海洋工程都有研究;蕭宗煌原先是文化部次長,因專精博物館學,此次盼藉其專業推動故宮院務。

  5. 2024年5月5日 · 王安邦歷任桃園市政府社會局主任秘書、桃園市政府勞動局長、桃園市政府社會局長、桃園市政府副秘書長、桃園市政府民局局長。 許傳盛專業領域為社會政策及觀光,曾擔任過台中縣、彰化縣與高雄市社會局長,以及高雄市府副秘書長、客委會主委等職務。 另外,數位部政務次長部分,由現任政務次長闕河鳴留任,另一位次長則由艾爾科技執行長林宜敬出任。 闕河鳴原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在數位部成立後擔任政務次長,督導提升國內資安措施,推動強化國家數位韌性。 林宜敬曾任美國IBM華生研究中心研究員、華通電腦資訊工程部副理、趨勢科技新產品研發部協理等職。 (編輯:林淑媛)1130505. #李靜慧. #正祺. #王時思.

  6. 2017年3月15日 · 韓國自1951年實施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和大學四年的「6.3.3.4」學制。 1994年開始施行被高中生稱作考試地獄的「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ollege Scholastic Ability Test,簡稱修能),考科共分國語、數學、英語、社會/科學、第二外語/漢字等五大領域,於每年11月中旬舉行。 在韓國,修能不僅是單純的大學入學考試,更是決定應考生往後人生的重要關鍵。 因為,取得名牌大學明星科系學歷,有助於未來進入大財團就業,與在一般公司相比,年薪可相差到兩倍之多。 另外,在講究人脈關係、「學閥」觀念盛行的韓國社會, 出身名校與否對未來晉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學子從小學就開始為這場攸關一生的考試做準備,在父母的期盼下,背負著莫大壓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