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月28日 · 之所以写明报在1962年,第一是我来香港之后买的第一本杂志就是明报月刊,这是严肃的政经文化月刊,又看到711有卖明报周刊,是娱乐刊物。而在报纸正中的内容,则只可能为明报独家享有,因为它来自明报的读者——《读者纷纷响应本报呼吁,愿参加救援队上梧桐山救人》。

  2. 2011年11月21日 · 王良和:光中没来香港之前,香港也有不少留意台湾诗歌的人。 上世纪60年代,不少香港年轻人到台湾学习,他们可能受教于光中,譬如温健骝。 当他们回香港时,大多担任杂志编辑,自然会在《中国新周报》或其他报纸发表一些台湾诗人的作品,其实那时候已经不陌生了,但光中的到来把 ...

  3. 2016年7月5日 · 香港诗人也斯:在日常风物中描绘不断变形的香港. “我在你的食肆里. 碰上多年未见的朋友. 在渍物和泡饭之间. 一杯茶喝了一生时间”. ——也斯《城市风景》. 诗人也斯逝世已经三年了,但是每每品读他的诗歌都能回归到他那个由微小事物所组成的香港,体验 ...

  4. 2014年7月22日 · 英时是文化托命之人 大陆学人已被政治摧毁使命感. 首先是致敬。. 90年代末,我到香港读书,有一次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到了先生90年代初写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海外非常有名的思想文化类刊物)上的一篇世纪寄语。. 当时心里感到非常震撼 ...

  5. 2011年5月30日 · 探究胡庆余堂百年不败的秘方,这句话就是最佳药引。. 以“戒欺”文化为根基,几代才俊寂寞坚守,终铸就胡庆余堂历久弥新、弥固、弥坚的金字招牌。. 在信念与岁月构成的坐标系上,“江南药王”所画出的悠扬弧线,为在公信力建设方面亟待提升的中国企业 ...

  6. 2014年1月3日 · 香港电影的类型也是完全依据感知与快感出发,我印象中最深刻最历久弥新的香港电影类型──英雄片、赌片、三级片(包括情色风月、施虐残暴两种)、鬼片──都是将感知,将生产快感放在第一位,将意义留在其后。. 仅以英雄片为例。. 吴宇森的英雄片基本 ...

  7. 2016年12月16日 · 信息时报学成回到大陆当时内地红木家具生产的氛围与香港台湾有何区别当代的广作红木汲取了外地哪些先进理念和工艺何建錞1983年我从香港学成回到深圳观澜主抓新工厂的生产设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