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7日 · 近十餘年,港姐不再代表香港,亦沒有出外參賽,世界選美賽場出現的華人臉孔,多是內地佳麗。 因此,本地選出的是電視台代表,活動是一場電視秀。

  2. 2012年11月23日 · 方保羅在《圖說香港電影史》一書中,闢出一個章節談「雙星故事」,比對了南國雙星,分別是陳雲裳和李綺年。 自三十年代起,李綺年開始參演粵語電影,憑著《生命線》等作品,成為膾炙人口的明星,繼而有機會北上參演國語片。

  3. 2015年6月9日 · .....該年度的《香港年報》刊出了一張環姐選舉夜現場情況的照片。 那是從一側拍攝的,見評判坐於台邊觀賞台上的匯演。 那照片可說把利舞台現場的擠迫感暴露無遺,幾位評判擠在一角,伸手可及舞台,身旁則有大型攝影機坐鎮,絲毫走棧的空間都沒有。

  4. 2015年6月9日 · …….該年度的《香港年報》刊出了一張環姐選舉夜現場情況的照片。 那是從一側拍攝的,見評判坐於台邊觀賞台上的匯演。 那照片可說把利舞台現場的擠迫感暴露無遺,幾位評判擠在一角,伸手可及舞台,身旁則有大型攝影機坐鎮,絲毫走棧的空間都沒有。

  5. 2013年6月27日 · 是次放映專題,主要圍繞影片發行公司創造社。 逾25年的歷程,該公司曾為本地觀眾帶來不少較冷僻的影片選擇,早年主要排在影藝戲院放映。 筆者記憶較深的,比方影藝開幕放映的《尼羅河女兒》,其後發行讓人感動的《東京物語》(感動,不僅指影片內容,而是有人把這舊片發行),還有《世紀末暑假》、《情書》等。 會上談及該公司曾在灣仔新京都2號院排片。 原來戲院在開業初,曾想走藝術戲院路線,故邀請創造社排片,奈何戲院負責人急見成果,礙於票房,合作關係僅數月便結束。 感覺上,這段合作關係好像逾半年,或許我把再早一點觀看《月光少年》、《少年哎,安啦》的印象混淆了。 創造社經營期間,我在那兒看戲的次數有限,像《青木瓜之味》,還有在農曆年期間看《前世唔修》,印象中入場人數也不少。

  6. 2012年6月1日 · 希治閣導演的《後窗》,於1955年3月24日在香港首映,於娛樂、樂宮和璇宮放映。 伊秋水則於1955年5月14日辭世。 看翌日報章報導,影人已決定合作拍攝《後窗》,為其家人籌措善款,並同時拍攝他舉殯情況,他日將同場放映。

  7. 2011年12月11日 · 該片於1957年3月在香港公映,由於畫板是掛於大堂內,可能是「下期放映」,估計這段戲的拍攝日期約為該年2月。 這段戲選擇了幾個不同地點,先見大堂向街的大門入口,內轉見到售票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