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常见类型包括HIV-1型和HIV-2型,其中HIV-1型在中国居主导地位。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 恶性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主要高危人群包括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等多种多样,分布在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疾病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 淋巴结肿大 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2. 编辑. 成年人的骨髓是人体最大组织之一,1600~3700克,平均为2800克,占体重的3.5~5.9%。 骨髓有造血、免疫和防御机能。 红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分布于骨髓腔内,哈佛氏管内也含有少量,它主要是由血窦和造血组织构成。 血窦是进入红骨髓的动脉毛细血管分支后形成的窦状腔隙,形状不规则,管径大小不一。 窦壁衬着内皮细胞,外面有基膜和周细胞附着。 造血组织位于血窦之间,它的基质是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它们构成网架,网孔中充满各种游离细胞,如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血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 初生时期,骨内充满的全部是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成年后,红骨髓主要存在于一些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的骨骺内,以椎骨、胸骨和髂骨处最为丰富,造血功能也最为活跃。

  3.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 骨髓造血干细胞 克隆性 增殖形成的 恶性肿瘤 ,绝大多数患者缓慢起病,早期常无症状,临床逐步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 、腹部胀满、 盗汗 和体重降低,偶因体检发现 白细胞计数 增高或左上腹包块而作进一步检查。 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为诊断必备条件。 外文名.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就诊科室. 内科. 常见病因. 离子辐射、长期接触苯、具有CML的易感基因、家族性等. 常见症状. 贫血、脾区不适、出血及乏力、体重减轻和低热等. 中文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目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检查. 4 诊断. 5 鉴别诊断. 6 治疗. 7 预后. 病因. 播报. 编辑.

  4.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是指造血细胞发生原位死亡,均为继发性,其病因多种多样。. 临床特征为发热、骨骼疼痛及部分患者出现网织红细胞减少和外周血三系减少。. 男女比例为2.46:1,年龄4~70岁,中位年龄38.5岁,以青壮年为主,儿童少见。.

  5. 骨髓增生性疾病. 外文名. myeloproliferativedisease. 目录. 1 病因及常见疾病. 2 鉴别诊断. 3 检查. 4 治疗原则. 病因及常见疾病. 播报. 编辑. 骨髓增生性疾病可引起门静脉高压。 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脾脏的髓外造血,导致脾静脉的血流量增加,形成高动力循环;(2)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流量增大,易形成涡流及血管内皮损伤而导致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非肝硬化性门高压的原因。 国际研究表明在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包括绝大多数的PV患者以及超过半数的ET和CMIF患者可检测到这一突变。

  6. 骨髓炎是指 化脓性细菌 感染骨髓、骨皮质和 骨膜 而引起的 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 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 髋关节 为最常见。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 造血干细胞 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 发育异常 ,表现为 无效造血 、 难性 血细胞 减少、 造血功能 衰竭, 高风险 向急性髓系 白血病 ( AML )转化。 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 并发症 、AML转化。 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 预后 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骨髓样 肿瘤 和 急性白血病 国际共识分类(ICC)更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分类,并将MDS归入更广泛的 克隆性 细胞减少症组,包括具有意义不明的克隆性 血小板减少症 和相关实体。 [3] 外文名.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