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龔蓓苾 blog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tw.strikingly.com

    不需要程式。更彈性的年度計劃。 安全可靠的網絡託管。 免費 SSL。 實時聊天支持。 .blog解決方案為您量身訂製。免費架設網站和商店。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不成功,因為你太快》新書導讀,這一次不談高效率.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7, 2018. 在幫張永錫老師完成他的第一本著作《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我曾經寫下這篇文章:「 為什麼要做一本不輕鬆的時間管理書?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記 」,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啟了第二本書的計畫,但這個計畫,似乎也應證了這本書的核心衷旨:「慢慢來,比較快」,磨了兩年,永錫老師與我都經歷了許多變化,書才終於誕生。 新書書名叫做《不成功,因為你太快:練習每日覆盤,不二錯、不瞎忙、年度目標有效達成》,作者是張永錫老師。

  2. 2017年8月30日 · 1. 每一個工作或生活任務,我都會以一則新筆記開始。 不是寫在行事曆或待辦清單,就是用一則空白新筆記開始(當然是用 Evernote )。 2. 在這則任務筆記中,我會開始記錄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把大腦內的構思逐步記錄到筆記中。 3. 我會利用這則筆記直接規劃任務執行流程,而不是另外有一個待辦清單,所以筆記本身就記錄了任務過程。 4. 我會隨時遇到什麼問題、意外時,都在這則任務筆記上做記錄。 5. 任務完結後,我會在這則任務筆記中加入我的「 KPT反省 」,設想下一次可以怎麼做會更好。 因為我的筆記習慣像是上面這樣,所以其實我平常執行任務的構思、歷程與最後的檢討,就會在我的筆記中自然留下記錄,反而不需要特別的時間來寫日記做反省。

  3. 2015年7月13日 · 1. 資料筆記. 如果只是運用像是 Evernote web clipper 這樣方便的工具瘋狂剪貼資料,那些單純只是剪貼的內容以後使用到的機率真的不高,而大量的資料常常在以後要尋找時,自己忘記當初收集這些資料的重點與目的,反而增加了使用時的雜亂,而對知識庫的構成沒有幫助 (註2)。 於是我在資料剪貼筆記加上了三層結構: 封存層:剪貼的網頁內容放在封存層。 構思層:寫下我讀完後歸納的重點。 行動層:寫下我覺得、我想要這則資料未來要用在什麼用途上。 這樣做的優點就是以後找到這篇文章時不用再讀一遍就知道裡面有沒有我需要的重點,甚至在未來需要某個行動時透過關鍵字找到這則筆記,以及提示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註2: 活用資料庫的資料收集法:試試加上這四個關鍵步驟! 2. 讀書心得筆記.

    • 龔蓓苾 blog1
    • 龔蓓苾 blog2
    • 龔蓓苾 blog3
    • 龔蓓苾 blog4
    • 龔蓓苾 blog5
  4. 2018年12月27日 · 就從上面這三點出發,提供大家一個「目標三角分析」的方法,你可以利用表格、 心智圖 等工具,實際拆解看看你的目標,一起來破解目標中隱藏的「不可能實現」因子,讓願望真正成真。 從三個角度重新確認目標:獲得、解決、改變. 先讓大家看看我對自己明年年度目標的部分分析範例: 如何實現年度計畫? 練習目標三角分析,拆解願望成真 3 原因 : 電腦玩物 Esor 製作.

  5. 2017年6月6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 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等暢銷書籍。

    • 龔蓓苾 blog1
    • 龔蓓苾 blog2
    • 龔蓓苾 blog3
    • 龔蓓苾 blog4
    • 龔蓓苾 blog5
  6. 2017年12月4日 · 我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4 個改變生活作息方法與心得.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04, 2017. 今天看到 Apple App Store 推出了一個專題「優質睡眠,揮別熊貓眼」,我自己在電腦玩物也常常撰寫跟睡眠、早起相關的工具,也喜歡分享 生活習慣 有關的心得文章。 所以看到 Apple 這個主題覺得很有趣,而且裡面許多 App 也是我推薦過的,像是正念減壓的「 紀念碑谷團隊最新作: Pause 讓你在指尖上練禪 」。 這個專題也讓我開始回想,自己在電腦玩物撰寫過的「改變生活作息」工具、方法裡,哪些是我長期實踐並且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以及我為什麼覺得這有效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借題發揮。 1. 管理並調整睡眠習慣:

  7. 2018年4月8日 · 什麼是「創造更好的記憶」呢? 就是從一件發生的事情中,不只是記錄細節,也要精煉出裡面可以被重複利用的經驗架構是什麼? 有沒有什麼我下一次可以依循的準則? 也或者有沒有我下一次可以嘗試的新可能性? 當下一次可以變得更好時,也就是創造了更棒的新回憶了! 這也就是我稱呼為:「 寫出元經驗,不要讓筆記日記變成無用流水帳 」的筆記方法。 成長型的筆記方法: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呢? 在緊迫中好不容易完成了「這一次」的待辦清單,一一勾選完成後,從此忘了有這回事,清單好像劃掉後就進了垃圾桶,這一次的努力似乎僅止於此次。 或是累積好多好多「這一次」的日記,雖然很努力反省,但都是「這一次」的反省,結果事過境遷,日記成為永遠不會拿出來看的紀錄。

  1. 相關搜尋

    龔蓓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