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exhibition history 相關

    廣告
  2. Find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ncient History of Earth and the USA. There are even reasons to think a civilization existed over 300 million years ago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7日 · 大英帝國博覽會(The 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於一九二四年及一九二五年舉辦過兩次,選址溫布萊公園,參與展館包括大部分當時英國直領地、殖民地及屬地。 在是次檔案研究中,黃培烽聯絡英國做本地歷史研究的組織及歷史愛好者,蒐集相關資料,並收集逾一百八十件藏品。 他提到,當地很多歷史愛好者不是從研究角度,而是愛好為先收集物品,再嘗試追溯其歷史;而他的訓練則從社會、歷史角度出發,再去蒐集藏品。 「這點對我來說最有趣,因為不是很多東西都可以隨便買到,當然很多明信片上網都買到,但以這個方式逐樣找,再砌成故事,這一樣是困難的,但也是最有趣的。 這張是黃培烽最早發現的香港館明信片,引起他的好奇研究。

  2. 2021年9月27日 · 袁源隆.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 留言. 香港藝術市場繁盛,大小藝博會定期舉辦,但以往從未有過展會為「數碼藝術」而立。 在九月底至十月中、於中環舉行的Digital Art Fair Asia,是本地首個大型藝術科技體驗展,備受矚目。 展會將以實體和虛擬並行的方式,呈現數十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數碼作品,其中包括沉浸式藝術、擴增實境、虛擬實境,以及近年掀起熱潮的NFT加密藝術。 「在首屆展會,我們真的很想向大眾和藝術家展示什麼是數碼藝術。 」展會創辦人及總監Gillian Howard期望,藉着呈現多元多樣的數碼創作,讓更多人明白何謂數碼藝術,「它不止是NFT,NFT不過是售賣一些數碼藝術的方式而己。 【延伸閱讀 什麼是NFT? 加密藝術? 精簡指南理解非同質化代幣熱潮】

  3. 2023年3月21日 · 將靜態的歷史照片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別具趣味。 韓國藝術家的作品在本屆Art Basel亦多有展示。 如Arario Gallery展出韓國藝術家金順基(Kim Soun-Gui)代表作《彩票村》,作品以硬卡紙搭建房屋與建築物,並用廢棄彩票覆蓋每個表面,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 又如Gallery Baton,把正在首爾蓬勃發展的藝術場景,透過多個年代的畫家帶到香港。 +6. 較多人駐足觀賞的,要數東京畫廊Kaikai Kiki。 Kaikai Kiki由著名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執導與策劃,今年重點推薦其首席弟子Mr.的萌少女雕塑,嘗試挑戰現當代藝術展覽既有美學觀點,把次文化推向大眾主流藝術。 東南亞與印度藝術亦憑鮮明色彩,以及對民族、自由、生命等命題與思考,在展會上大放異彩。

  4. 2021年4月27日 · 27.04.2021. 袁源隆. 周耀恩, 分享 留言. 出於興趣,又或工作關係,這兩年我觀賞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藝術展覽,有大師巨著手筆,有來自中國和海外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藝術創作,也有本地藝術家回應當下處境的作品。 雖然藝術的技藝境界自有差別,但我看藝術時,總是樂在其中,愉悅享受,也從中得到啟發,反思歷史、現在與未來。 這是藝術的力量。 有機會在香港看到那麼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但美學自成一派的藝術作品,實是多得近廿年香港的藝術市場地位日益上升,本地藝壇的多元發展,還有眾多新藝術空間的落成。 於是,看到近日圍繞着M+、藝發局、大館的爭議,我不免擔憂:將來人們是否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在香港自由地展示藝術,自由地觀賞藝術,而看過喜歡、想收藏己有的話,也可自由地購買藝術品。

  5. 2018年11月1日 · 是次展覽除了《明周》和南豐紗廠,更邀來了冠南華和駱駝牌合作,邀請他們展出珍貴的藏品,其中最古老的可上溯至上世紀二十年代,即近百年歷史。 從冠南華的展品,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來婚嫁文化上的演變。 從以前頭戴鳳冠、霞帔、身穿上黑下紅的裙褂,到後來棄用了大型頭飾,改穿全身紅色的裙褂;展品中亦展示了粉紅色的裙褂,是以前娶妾專用,現已絕迹。 二十年代流行的鳳冠、霞帔現已不復存在. 褂皇(左一)、褂后(左二)、五福(右二)、疏金分別對應了不同的刺繡密度. 屹立至今的手工瑰寶. 駱駝牌展出了不少照片和保溫壺,從二次大戰後的款式到近年爆紅的型號,訪客可以一窺香港人生活的變化。

  6. 2017年4月28日 · 羅浮宮承載了法蘭西民族的歷史和驕傲,館長Jean-Luc Martinez再三強調,認識羅浮宮歷史之必要:”Louvre is an image, a dream, a famous name. In reality, it is a palace, a part of history of France.”由中世紀堡壘到皇宮,再到現代博物館,羅浮宮八百年之變遷

  7. 2021年5月15日 · 焦點. 藝術五月2021. 《記憶若有限期》畫展:從城市寫生 見證歷史建築的消逝. 15.05.2021. 許莉霞. 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 留言. 由童年到中學,趙綺婷(Elaine)都在深水埗、石硤尾和油尖旺成長,見證身邊建築物不停被清拆。 六、七年前,她開始在城市寫生,對社區有更細微觀察,讓她更真切體會到城市的變遷。 霓虹招牌隨着建築條例愈來愈嚴謹,逐漸所剩無幾;土瓜灣、北角斷園街也隨着重建而變得不再一樣。 Elaine加緊步伐,把這些消逝的城市景觀記錄下來。 +1. 跟Elaine談到在城市寫生的源起,原來是因為她高中參加了寫生比賽,讓她發現城市寫生能為社區帶來影響。 她發現作畫時,會有不少人駐足拍下她所畫,及她眼前的景物。 自此,她愈來愈多到城市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