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天文台 (簡稱: 天文台 ;英語: Hong Kong Observatory , 縮寫 : HKO )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 及 聯合國 所屬 世界氣象組織 成員,專門負責 香港 的 氣象 觀測 [註 1] ,亦兼任 地震 、 授時 、 天文 及 輻射 監測等事務,向 香港市民 發出相關的警告。 香港天文台也是 世界氣象組織 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 聯合國 世界氣象組織 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 另外也是 世界氣象組織 和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 共同主持的 颱風委員會 成員。

  2. 2024年5月13日 · 香港天文台 (简称: 天文台 ;英语: Hong Kong Observatory , 缩写 : HKO )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 及 联合国 所属 世界气象组织 成员,专门负责 香港 的 气象 观测 [注 1] ,亦兼任 地震 、 授时 、 天文 及 辐射 监测等事务,向 香港市民 发出相关的警告。 香港天文台也是 世界气象组织 担任网页开发和操作之总负责气象部门,以及 联合国 世界气象组织 属下的航空气象委员,撰写航空气象文章之牵头气象部门。 另外也是 世界气象组织 和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共同主持的 台风委员会 成员。

  3. 香港天文台總部 (英語: Hong Kong Observatory Headquarters ,又稱 尖沙咀天文台 ),是 香港天文台 的主要 建築物 ,位於 九龍 尖沙咀 彌敦道 134A號,坐落在 天文台山 上(舊稱 伊利近山 )。 天文台總部建於1883年(141年樓齡),其中主要建築物為樓高兩層的1883大樓(於1984年被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 列為 香港法定古蹟 ),其他包括於1983年落成的 香港天文台百周年紀念大樓 。 建築設備. 天文儀器. 天文台1883年建成時是尖沙咀位置最高的建築物,在32米高的伊利近山,東南西北視野無擋,維港、香港島、九龍一帶高山、大嶼山亦可見到,是觀測氣象的良好位置。

  4. 這是一個關於 香港 1979年至今 地震 的列表。 香港位在 歐亞板塊 內,並非處於 板塊 邊緣,距離 環太平洋地震帶 頗遠,加上境內沒有活躍 斷層 ,因此發生強烈地震的機會很微 [1] [2] 。 1905年 香港天文台 開始記錄香港有感地震以來,香港境內的地震從未引致任何傷亡。 列表詳細資訊皆以香港天文台記錄 [3] 及香港時間 UTC+8 為準。 香港境內地震(自1979年起) 香港有感地震. 參見. 2020年珠江口地震. 參考文獻. ^ 香港會發生大地震嗎. www.hko.gov.hk. [2023-03-08].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23-02-28) (中文(香港)).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5. 颱風艾雲尼(英語:Typhoon Ewiniar,國際編號:24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1202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Aghon)是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被命名的風暴。「艾雲尼」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意為楚克群島傳統的風暴之神[參⁠ 1][參⁠ 2]。

  6. 名源. 「 香港島 」有各種詮釋: 香料 港口、芬芳海港、 香姑 港 [54] :20 。 因地產 沉香木 ,又稱香江、香海 [23] :5311 。 733年,唐設 屯門 軍鎮 [55] :468 。 「屯門」是最早出現在 中國古籍 中的香港地名,在《 新唐書 》中多次出現 [55] :4 。 韓愈 在《 贈別元十八協律 》詩之六中稱:「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濤沒」; 劉禹錫 在《 踏浪歌 》中稱:「屯門積日無回飊,滄波不歸成踏潮。 」 [55] :10. 「九龍」最早見於1552年(明 嘉靖 三十一年) 應檟 著《蒼梧總督軍門志》;「香港」則最早見於1573至1619年(明 萬曆 年間) 郭棐 著《粵大記》 [55] :4 。 歷史. 先秦時期.

  7. 強烈熱帶風暴艾雲尼(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Ewiniar,國際編號:24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1202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Aghon)是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被命名的風暴。「艾雲尼」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意為楚克群島傳統的風暴之神[1][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