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8日 · Bowtie故事. 【曾俊華說未來】跟自保時代講聲 “Ciao”?. 廣東歌如何重拾光輝歲月?. 2008年出道的RubberBand(RB)推翻了樂團刻板印象:溫暖、正面、小清新,為本地樂壇送上一扇涼風。. 而往後十數年,本地樂團種類更見多元,容許更多可能性。. 作者 曾俊華 John ...

  2. 2021年4月29日 · 作者 曾俊華 John Tsang. 日期 2021-04-29. 更新 2022-05-13. 分享. 我(John)反而覺得唯獨先行者才能夠看見前路,後來者儘管後來居上,也只能望到先鋒者的背影。. 未來是屬於那些能以不同方式思考的人;那些能以不同方式做事的人;那些能以不同模式合作的人。. 曾 ...

  3. 2020年8月31日 · 成功真的能夠被複製嗎? 我認為成功從來都沒有一條放諸四海皆準的方程式。 香港由百多年前的無名小漁村,一直發展到成為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憑香港人逐步摸索、不斷進步得來。 不過,隨着香港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都市,我們的「突破精神」卻似乎變得散漫。 世界瞬息萬變,新機遇如雨後春荀般湧現,新舊更替之迅速前所未見。 如果盲目堅守一貫的「成功路線」,忽略大環境的轉變,恐怕只會被時代巨浪吞噬。 具體的例子可以追溯「亞洲四小龍」的發展史。 香港、新加坡、南韓和台灣在二戰後,緊握環球經濟復蘇的機遇,積極發展以出口貿易為主的產業,令經濟因而急速起飛,締造出「四小龍」的傳奇,其發展模式成為不少國家借鑒的藍本,例如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亦爭相模仿。

  4. 2021年5月28日 · 在香港讀中一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學習劍擊,時至今天我仍在打劍,而每個星期最期待的時間就是在末回到母校喇沙書院教劍。在長達五十多年的劍擊生涯當中,從最初一竅不通,到慢慢加深認識,直至在突然之間一切變得很順遂。

  5. 2020年8月17日 · 2020 曾經是一組極具未來感的數字,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對這個年份都有過不少天馬行空的期盼,亦幻想過《阿基拉》及《銀翼殺手》等電影裏建構的未來世界。然而當我們來到 2020 年,這個「未來」的呈現方式與許多人心目中的想象都不太一樣 — 車沒有飛上藍天,人類還沒有在太空起居;取而代之 ...

  6. 2020年8月3日 · 如坊間定義,我還不算是個「中佬」。 難得可以卸下公僕的包袱和壓力,自己決定所想和所做的事,我怎可能放下自己的一直以來的興趣和追求,反倒做一個百無聊賴的「廢老」呢? 我從求學時期起,就對科研著迷,那團火至今仍未熄滅。 適逢創科走進發展戰略機遇期,我實在無法按捺住對新時代的興奮和好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星際迷航》 (Star Trek),當中有一個堪稱萬能的掌上診斷儀器。 只需用儀器掃描病人的身體,即能快速了解患者病情的輕重,以及病因等資料。 想不到這個本應在廿三世紀才誕生的科技,在 2017 年就已經面世,我們現在也有類似的醫療設備,可以遙距診斷出多種疾病。 在「疫戰」當前,我們更應思量如何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為應對未來的挑戰踏出第一步。 仔細想想,也不用過分驚訝。

  7. 2021年6月10日 · 至於怎樣可以令到更多香港人接受新興的金融科技?我覺得並不需要太緊張,因為這個是未來趨勢,相信隨着出生於科技世代的人愈來愈多,必然會令本地金融科技普及化。著名美國教育遊戲專家Marc Prensky在2001年用「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來形容出生於數碼世代的人,因為他們自小就浸淫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