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工具. 鄭雁雄 (1963年8月25日 — ), 漢族 , 廣東 汕頭 人, 中國共產黨 黨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人物,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 廣州中醫學院 中醫 醫療專業醫學學士學位。 歷任 廣東省 汕尾市人民政府 市長、中共汕尾 市委書記 [2] [3] 、 中共廣東省委 常委兼秘書長、 中央駐港國安公署 署長。 現任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 (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副主任, 中共中央香港工委 書記兼 香港中聯辦 主任、 香港國安委 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生平 [ 編輯] 1963年8月,鄭雁雄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 [4] 他早年就讀潮南井都中學。 大學經歷 [ 編輯] 1979年9月,考上 廣州中醫學院 。

  2. 现任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副主任, 中共中央香港工委 书记兼 香港中聯辦 主任、 香港国安委 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生平. 1963年8月郑雁雄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4] 他早年就讀潮南井都中學。 大学经历. 1979年9月,考上 广州中医学院 。 1984年7月, 广州中医学院 中医 医疗专业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5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 1984年7月,任广州中医学院政治辅导员。 1986年5月,升任广州中医学院团委副书记(正科级)。 1990年5月,任广州中医学院团委书记(副处级)、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 省、汕任职. 1992年9月,调任 共青团 广东省委青年工作部部长。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雁雄 (1963年8月25日 — ), 汉族 , 广东 汕头 人, 中国共产党 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人物,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 广州中医学院 中医 医疗专业医学学士学位。 历任 广东省 汕尾市人民政府 市長、中共汕尾 市委书记 [2] [3] 、 中共广东省委 常委兼秘书长、 中央驻港国安公署 署长。 现任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副主任, 中共中央香港工委 书记兼 香港中聯辦 主任、 香港国安委 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生平 [ 编辑] 1963年8月,郑雁雄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4] 他早年就讀潮南井都中學。 大学经历 [ 编辑] 1979年9月,考上 广州中医学院 。

    • 歷史
    • 標誌
    • 參與香港政治
    • 參見

    新華社香港分社時期

    香港中聯辦的前身是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成立於1947年5月,是中共中央派駐香港的機構,同時擔負國家通訊社駐港分支機構的新聞職能,首任社長為中共香港工委書記喬冠華。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前,該社以中國政府駐香港最高代表機構的身份,與殖民地香港政府進行聯繫。 1960年代後期,隨着香港形勢的變化,以及與中國內地關係的發展,香港政府遂委派政治顧問負責與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保持聯繫。1978年9月30日,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招待會,第25任香港總督麥理浩首次參加。自此成為慣例,其後歷任總督每年都出席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一直延續到香港主權移交之前。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對原有職能作了適當調整,繼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授權的工作機構履行職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1999年7月2日在憲報上公佈,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是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特區設立的機構之一。

    香港中聯辦時期

    1999年12月28日,根據朱鎔基總理主持的第24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更改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澳門分社名稱問題的通知》,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自2000年1月18日起正式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內地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並通知香港特區政府。至於原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內的新聞業務,將由新華通訊社提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的新華通訊社香港特別行政區分社有限公司承擔。原新華社香港分社正、副社長亦改稱為中聯辦正、副主任。 2000年1月18日,在跑馬地皇后大道東辦公樓正門外懸掛了21年的新華社香港分社銅牌,正式被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的銅牌所代替,另外原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港島辦事處、九龍辦事處和新界辦事處也相應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港島工作部、九龍工作部和新界工作部,並於同日分別舉行了掛牌揭幕儀式。 據資料顯示,新華社香港分社早期設立的辦事處位於尖沙咀加拿分道26號,隨後遷至灣仔霎西街5號。其後1970年代初,分社購入跑馬地皇后大道東一座接近完工的酒店改建作為其新辦事處。2001年起,中聯辦由灣仔皇后大...

    中聯辦的標誌以紅、黃2種顏色的飄帶跟中聯辦大樓的外型結合形造出一個「中」字,以表示中聯辦;大樓上的5條豎線象徵着中央政府賦予中聯辦的5項職能;雙色飄帶一方面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另一方面包含融合、交流等意義,既有區別又密不可分;大樓的底座之拱形橋樑象徵着中聯辦本身所擔當的溝通橋樑角色;外部的圓圈則表現出莊嚴和團結的意味。「LOCPG」字樣則為中聯辦的英文名稱「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之縮寫。

    自香港主權移交後,中聯辦一直對香港內部事務作出不同形式的干預,其中包括香港各級選舉、立法會內部運作及投票意向等。但根據《基本法》第22條,「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就基本法第22條的規定,中聯辦於2020年4月自稱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本身」而非「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門」,認為不受《基本法》第22條約束,但說法和特區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以及不少法律學者對有關條例的詮釋均不相符。該聲稱亦引起中聯辦在港物業應否獲豁免印花稅的爭議。

  4. 香港中联办是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的四個機構 之一,另三个分別是 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負責香港外交事務)、 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負責香港防務)和 中央驻港国家安全公署 (負責香港國安事務)。 中聯辦在 中国内地 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是 廣東 聯絡部(地點位於 廣州 )、 深圳 联络部及 北京 辦事處。 歷史. 新華社香港分社时期. 香港中联办北大门. 香港中聯辦大樓 西港中心. 香港中联办南大门. 香港中聯辦的前身是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成立於1947年5月,是 中共中央 派駐香港的機構,同時擔負國家 通訊社 駐港分支機構的新聞職能,首任社長為 中共香港工委 書記 喬冠華 。 在 香港主權移交 之前,該社以中國政府駐香港最高代表機構的身份,與殖民地 香港政府 進行聯繫。

  5. 郑雁雄 (1963年8月25日 — ), 汉族 , 广东 汕头 人, 中国共产党 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人物,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广州中医学院 中医 医疗专业医学学士学位。 历任 广东省 汕尾市人民政府 市长、中共汕尾 市委书记 [2] [3] 、 中共广东省委 常委兼秘书长、 中央驻港国安公署 署长。 现任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副主任, 中共中央香港工委 书记兼 香港中联办 主任、 香港国安委 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生平 [ 编辑] 1963年8月,郑雁雄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4] 他早年就读潮南井都中学。 大学经历 [ 编辑] 1979年9月,考上 广州中医学院 。

  6. 香港中联办是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的四個機構 之一,另三个分別是 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負責香港外交事務)、 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負責香港防務)和 中央驻港国家安全公署 (負責香港國安事務)。 中聯辦在 中国内地 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是 廣東 聯絡部(地點位於 廣州 )、 深圳 联络部及 北京 辦事處。 歷史 [ 编辑] 新華社香港分社时期 [ 编辑] 香港中联办北大门. 香港中聯辦大樓 西港中心. 香港中联办南大门. 香港中聯辦的前身是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成立於1947年5月,是 中共中央 派駐香港的機構,同時擔負國家 通訊社 駐港分支機構的新聞職能,首任社長為 中共香港工委 書記 喬冠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