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丹參 ( 學名 : Salvia miltiorrhiza )又稱作 柴丹蔘 、 紅丹 、 赤蔘 ,是 唇形科 鼠尾草屬 植物,其根是一種 中藥 。 形態 [ 編輯] 多年生 草本 ,有丹紅色肥大的根,俗稱「紅根」,莖高40~80厘米,多分枝,被長柔毛。 葉常為奇數羽狀複葉,頂端小葉較大,小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鈍,邊緣具圓鋸齒,兩面被柔毛,下面較密。 輪狀聚傘花序成頂生或腋生,組成假 總狀花序 ,密被腺毛及長柔毛;小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藍紫色,二唇形,花冠筒外伸,彎曲,筒內有毛環。 橢圓形小 堅果 ,花期5~8月,果期8~9月。 分佈地點 [ 編輯]

  2. 在傳統中醫醫理觀念,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經,故相關文獻中記載丹參的藥性為活血化瘀、養血寧心、寬胸止痛,另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

  3. 学名. 丹参的拉丁学名为 Salvia miltiorrhiza ,其中 属名 Salvia 即 鼠尾草 之意;而 种加词 miltiorrhiza 意为“丹砂根”,可拆分成两部分 miltos 和 rhizoma ,其中 miltos 见于 老普林尼 的《 自然史 》,意为“丹砂”、“赭石”,来自希腊语 μιλτος ,意为“红土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丹参 ( 学名 : Salvia miltiorrhiza )又称作 柴丹参 、 红丹 、 赤参 ,是 唇形科 鼠尾草属 植物,其根是一种 中药 。 形态 [ 编辑] 多年生 草本 ,有丹红色肥大的根,俗称“红根”,茎高40~80厘米,多分枝,被长柔毛。 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钝,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较密。 轮状聚伞花序成顶生或腋生,组成假 总状花序 ,密被腺毛及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花冠筒外伸,弯曲,筒内有毛环。 椭圆形小 坚果 ,花期5~8月,果期8~9月。 分布地点 [ 编辑]

  6. 複方丹參滴丸由丹參、三七、冰片三味中藥製成的複方藥劑,其主要成分包括丹參素(Salvianolic acid A)、原兒茶醛、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等。 [3] 歷史 [ 編輯 ]

  7. 复方丹参滴丸 是由 丹参 、 三七 、 冰片 制成的 中药 滴丸剂 ,在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该药是首个通过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期临床研究的中成药。 [1] 复方丹参滴丸为棕色,气香、味微苦。 根据《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所述,复方丹参滴丸的功能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 心前区 (英语:Precordium) 刺痛; 冠心病 心绞痛 见上述证候者”。 [2] 主要成分. 复方丹参滴丸由 丹参 、 三七 、 冰片 三味中药制成的复方药剂,其主要成分包括丹参素(Salvianolic acid A)、 原儿茶醛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等。 [3] 历史.

  8. 丹參酮類化合物 (英語: Tanshinones )是一類從 中藥材 丹參 ( Salvia miltiorrhiza )中提取的 松香烷 型 二萜 類有機化合物 [1] ,包括丹參酮類、丹參內酯類、丹參二醇類 [2] ,許多有 抗炎性 作用 [3] 。 例子 [ 編輯] 丹參酮IIA. 丹參酮IIB. 羥基丹參酮IIA. 二氫丹參酮I. 隱丹參酮. 降丹參酮. 丹參新酮. 去氫丹參新酮. 1-氧丹參新酮. 丹參內酯. 新丹參內酯. 丹參二醇A. 丹參二醇B. 丹參二醇C. 參考文獻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