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上帝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後在西奈山藉摩西頒布誡命律例典章給以色列民當中包括要為祂造一個聖所מִקְדָּשׁ miqdash)」,好讓祂可以住在子民中間留意重點不是說上帝要住在會幕裏因為上帝本身無需要有一個住處)。 「聖所」( מִקְדָּשׁ miqdash ;sanctuary )這個字包含著「聖潔」(קָדַשׁ qadash ;holy )這個希伯來文,指的是一處分別出來,屬於上帝的聖潔地方。 這聖所裏有一個「帳幕(מִשְׁכָּן mishkan;tabernacle)」或稱「會幕(אֹֽהֶל־מוֹעֵד ’ohel mo‘ed;tent of meeting)」,代表著上帝與子民的同在,並希望和子民會面。

    • 關於聖經會幕模型的導覽
    • 會幕與外院】–救贖的地方
    • 帳幕的至聖所】–得榮耀的地方

    會幕導覽是介紹摩西從西乃山上領受神的教導之後,按著神的設計所造的會幕,當然如果有聖經背景,那在理解上輕鬆許多。沒有也沒關係,依舊是令人愉快的知識性之旅。我們本來沒有計畫要來看會幕,因為網路資料很多,但會幕導覽人員解說得非常好,對我來說是相當意外的收穫! 會幕導覽一天有4個場次(11:30/12:30/13:30/15:30),每場約1小時。每人或每家都是₪20。我們按計劃參加11:30的導覽。 聖經會幕模型 Tabernacle Model 性質:歷史、宗教 開放時間11:30/12:30/13:30/15:30 每場約1小時 費用:每人或每家都是₪20 (外加亭納沙漠公園參觀費用₪49 學生₪39) 建議預留時間:1小時 推薦指數: 地圖 為我們做導覽的是一位令人愉快的女士,她非常細心的介...

    會幕 Tent of Meeting אֹ֣הֶל מוֹעֵ֗ד

    外院只有兩樣東西,而且都是金銅做的,因為金銅象徵審判,一個是【祭壇】代表審判和付代價,另一個是【洗濯盆】代表潔淨。這裏是償還的地方。 會幕的出口是在東方,太陽升起時光線射進會幕時,祭司會是背向陽光朝西敬拜神,跟當時埃及、迦南地面向東方敬拜的風俗不一樣。(後來猶大家祭司居然背棄神,在拜神所創造的太陽,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約有二十五個人、背向耶和華的殿、面向東方、拜日頭。(結8:16)」)

    帳幕 Tabernacle מִּשְׁכָּ֔ן

    帳幕的希伯來文 מִּשְׁכָּ֔ן (mishchan)意思是居住的地方。「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שָׁכַנְ)在他們中間。(出25:8)」

    蔽罪座/施恩座 Mercy Seat כַּפֹּ֔רֶת

    約櫃上的蔽罪座是純金做的,兩個基路伯安置在蔽罪座兩側,翅膀遮掩著蔽罪座。蔽罪座的希伯來文כַּפֹּ֔רֶת (kippur)跟贖罪(kippur)是同一個字。

    神的會幕使用皂莢木的背後的意義

    會幕中不管是結構上還是獻祭用品都是用皂莢木,因為皂莢木又彎曲、又多刺、又硬,就像我們遇見神之前一樣心又剛硬又詭詐,但是當我們願意把自己獻給神的時候,神接納我們的醜陋、並把我們塑造成合用的器皿。

    會幕的敬拜

    熊班長的介紹很清楚,非常值得看的影片! 參考:www.berean-to-berean.com(英)

  2. hkbibleconference.org › session-message › view第七講 敬拜與事奉

    以色列人每天在早上和傍晚獻上燔祭。 祭壇的火是不可熄滅的。 以色列人有需要也可獻各樣的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 但不論獻甚麼祭,都需要來到會幕。 以後大衛和所羅門建造殿,他們便改往殿獻祭。 舊約聖經對獻祭的情況描述得很清楚。 祭司每天代表以色列百姓,在早上和傍晚獻一次燔祭,代表把以色列全國都奉獻給神。 其他的祭,有需要獻祭的人都要親自來。 獻祭時祭司會幫助需獻祭的人,把手按在牛或羊頭上,祭司帶領這人禱告,向上帝認罪。 代表獻祭者的罪歸於這頭牛或羊身上。 然後,獻祭者需要親自宰殺牛羊,親自剖開牛羊的身體、流它們的血,然後把肉塊清洗乾淨,然後整整齊齊放在祭壇,用火焚燒。 獻祭之前,這個犯罪的人被上帝看成是死的,獻祭的牛羊是活的;但獻祭後,牛羊因為這個人的罪而死,那個人卻活了。

  3. 殿 ( 希伯來語 : בית המקדש ‎),是古代 以色列人 最高的祭祀場。 在殿建成之前,以色列人在 會幕 中進行祭祀。 直到殿建成,殿隨即成為敬奉 上帝 的崇拜場,也成了 以色列民族 的象徵。 歷史上的 耶路撒冷 曾先後出現兩座殿,現已被毀。 第一殿. 在 以色列王國 時代,第二代國王 大衛 為建殿的材料作預備,由繼位的國王 羅門 在耶路撒冷 摩利亞山 ( 圣殿山 )興建第一座殿。 故第一座殿又稱 羅門殿 ,殿長約30米,寬約10米,高約15米。 殿落成後,隨即成為朝見神 耶和華 的敬拜場,也成了以色列人民族的象徵。 直到公元前586年, 新巴比倫王國 尼布甲尼撒二世 摧毀耶路撒冷,殿被毀。 第二殿.

  4. 今段經文描述整個會幕的建造過程既冗長又重複了之前有關會幕的經文它對今天彌賽亞的身體堂會機構團體來說有甚麼意義? 今段經文以安息日條例開始,以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所建成的會幕作結束。 當中大部分內容都跟金牛犢事件之前那段有關怎樣建造會幕的經文類似參出25至31章),而今段則主要是關於建造會幕的過程 [1] ,兩段經文形成了以下的一個倒影結構: A. 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奈山、摩西上山(24:15-24:18) B. 預備製作會幕、要以色列民甘心樂意奉獻禮物等吩咐(25:1-8) C. 製作會幕及其物件、祭司衣服、使祭司成聖等吩咐(25:9-30:21) D. 不可自製聖膏油和香、會幕物件的製作清單、製造會幕的工匠等吩咐(30:22-31:11)

  5. 2021年5月24日 · AFP. 耶路撒冷吸引全球各大宗教信徒前來朝聖。 耶路撒冷這個名字,對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來說,同樣會引起共鳴,在他們共享和爭議的歷史中迴蕩。 希伯來文稱之為「耶路撒冷」,阿拉伯文叫它做「聖城」。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它曾經一次又一次被征服、拆毀、重建;地面以下每一層泥土都可以揭示一個歷史篇章。 雖然它是不同宗教信眾分裂和衝突的焦點,但是,他們的共通點是對這片聖地的崇敬。...

  6. 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可追溯至出埃及記他們剛從埃及偶像崇拜的環境逃離出來就被要求要準備一處聖所好讓耶和華即他們的主和君王能在其中顯現並顯明祂的旨意。 以色列人將會幕視為耶和華聖所,這會幕是根據神所啟示的計畫和規格建造的(見出埃及記第26~27章)。 會幕設計精巧,可方便攜帶,雖然它只是個帳幕,但卻是人民以當時最好、最珍貴、最昂貴的建材建造而成的。 這座極為美好的會幕是整個民族對主的奉獻,從各方面都可看出這是人民所能貢獻最好的物資,耶和華神聖的接納聖化了他們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