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22日 · 是故應於緣起二業,及諸因果發生定解,一切晝夜觀察三門,斷截惡趣。. 若不先善因果差別,縱少知法,然將三門放逸轉者,唯是開啟諸惡趣門。. 因此,我們應該對緣起、黑白二業,以及各種因果法則善加修習,產生確切的認知,並日日夜夜觀察自己的身口意 ...

  2. 2020年6月4日 · 完全要看懺悔者心力的強弱,以及修持四力對治,清不清淨,圓不圓滿,勁道猛不猛,歷時長短,持不持續等因素而定,所以懺罪效果是沒有一定的準則。 總之,對治有多少力量,就有淨除多少惡業的力量,ㄧ絲ㄧ毫都不差。 諸契經中及《毘奈耶》皆說,「諸業縱百劫不亡。 」意謂未修四力對治,若如所說而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 佛經和《毘奈耶》都提到:「縱然經過千百劫,業也不會消失。 」這是指不修四力對治的結果而言;若是依照前面所說,如法淨修四力對治,即使是必定受的業也能懺除清淨。 《八千頌大疏》中云,「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 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說法,由此正理,則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餘盡。

  3. 2020年9月12日 · 新譯廣論. 【如是若由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 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褔業。 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積集諸不動業。 因此,若受「染汙無明」和「壞聚見」影響,而以身、語、意三門從事殺生等不善法,便是積集「非福業」。 實行佈施、守護戒律等欲界善法,便是積集「福業」。 修習「色界」或「無色界」靜慮三摩地境的奢摩他(止),便是積集「不動業」。 【若爾於三有中一切盛事,見為過患,希求解脫欲樂,發起修眾善業,又於無我義如理觀察慧相應思諸善淨業,是否集諦生死因耶? (問:)如果已看見三有一切世間圓滿盛事的過患,且為求解脫的願欲激發,那是否能產生大量善業? 還有,這種與如理觀察無我意義之慧相應的善「思業」,又是不是生死輪回之因的「集諦」呢?

  4. 2020年5月29日 · 如果諸大菩薩的修行能做到四種方便,就能遮止一切罪障,並防止它繼續增長。. 哪四種方便呢?. 1.就是破壞現行(能破壞現行力)、. 2.對治現行(能對治現行力)、. 3.遮止罪惡(防護力)、4.以及依止力。. 透過這四力懺悔,連已作又增長的順定受業,都能夠被懺除 ...

  5. 2019年7月16日 · 消文63 64頁8行. 如是若於暇身,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之欲樂,須思四法。. 其中須修行者,謂一切有情,皆唯愛樂而不愛苦,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故。. 第七項、以四種特法修持的軌理. 生起一個合格的暇滿人身,想要獲取心要,必須思惟以下四法。. 第一 ...

  6. 2021年2月11日 · 精進的內容,是攝集善法和饒益有情;精進的意樂,是內心勇悍、無有顛倒;精進的加行,是以此意樂所引起的三門動業。 所謂“心顛倒”,即執苦為樂,執束縛為解脫,執無意義為有意義。 比如,外道修各種苦行,執顛倒禁行為解脫因,或者世人通宵狂歡,執苦為樂,都是顛倒。 以“心無顛倒”簡別世間和外道的勤作並非精進。 以精進意樂所引起的身口意的造作,即各種身體、語言、意識的活動,稱為“三門動業”。 比如,照顧病人時,以勇悍心發起身體的動作——熬藥、攙扶等,語言的慰問,意識的觀察、考慮等,即是精進的加行。 唐譯《瑜伽師地論‧四十二卷》說:“云何菩薩自性精進? 謂諸菩薩其心勇悍,堪能攝受無量善法,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熾燃無間,無有顛倒,及此所起身語意動,當知是名菩薩所行精進自性。

  7. 2020年4月14日 · 又亦不能,於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 又不能證世間離欲,或法現觀。. 不經常布施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心懷敬意等。. 沒有經常心懷慚愧語悔意。. 未能觸及以觀上下界為寂靜與粗重的世間勝觀(勝觀-毘缽舍那,世間勝觀就是有漏勝觀),暫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