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元宵节.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 春节 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36] 。. 以 古代历法 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 ” [27] ,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 [38 ...

  2.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佳节也是华夏民族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里,每家每户在门前屋内悬挂五彩缤纷的花灯,寓意吉祥如意;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品尝吉祥之食--元宵,象征丰收和睦之日如环无端没有尽头。 古人将“元”解释为“第一”、“夜”称为“宵”,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为新年首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 此时,大地回春,民间老百姓张灯结彩,观灯游赏,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灯夕”。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来看与之有关的四个传说。 古人认为“太乙”天神掌管着世间人类的命运,他手下有九条龙,掌控着人间何时遭遇饥荒瘟疫之祸,何时受旱灾水涝之苦。 自秦始皇始,皇帝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太乙神赐予国家风调雨顺,以及他与臣民们健康长寿。

  3.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收藏. 0有用+1. 元宵习俗中国民间习俗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 舞龙 , 舞狮子 等都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 传统节日 ,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 月圆之夜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因其重要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关于节日的 民俗文化 从各篇佳作中也可见一斑。 [1] 中文名. 元宵习俗. 外文名. The Lantern Festival's customs. 习俗内容. 吃汤圆,观灯,舞龙,猜灯谜 等. 元宵节别称. 上元节 、 元夕 、 灯节. 活动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 目录. 1 简介.

  4.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前世今生. 作者 武汉热线. 阅读 423 赞 1. 古往今来,人们多秉承圆满、有始有终的理念。. 作为春节狂欢的最后高潮——元宵节受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的重视。. 赏花灯、吃汤圆、人神共舞、普天同庆,构成了这一节日的亮点。. 事实上 ...

  5. 它是继春节之后,又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 在唐诗宋词中,有大量的元宵诗词,它们既对元宵节节日风俗,有所记载和反映;也不乏元宵诗词作者借诗词,抒发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 一、唐代的元宵节与元宵诗. 自唐代起, 元宵节节日元素逐渐摆脱了以往迷信禁忌的神秘氛围,不仅在宫廷,而且在民间也日益普及,并逐渐转变为狂欢娱乐型节日。 盛大、狂欢的节日,给帝王贵族、文士骚客巨大的创作灵感和欲望,因此留下了大量与元宵节相关的诗歌。 元宵节放灯. 据粗略统计,清人辑录的《全唐诗》收录的唐代2200余位诗人48900多首诗作中,与元宵节相关的诗歌就有66首。

  6. 原创. 阅读 14847 赞 185. 元宵节是春节结束的标志,同时也是正月里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雏形早在汉代便已出现,人们一般将其视作对“太一神”的祭祀,其实元宵节的起源远不止这一个,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众多起源故事。 正月里最为重要的节日,除春节之外,当属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的名称有很多种人们以前将其称为上元节或者元夕”,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绘的便是南宋都市中繁华的元宵节景象。 元宵节被视为春节的结束仪式,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十五也就出了年。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在其产生之后的千余年里,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说法。 辛弃疾. 一、元宵起源:太一神祭祀说.

  7. 元宵灯会实际上来源于波斯新年诺鲁孜节的庆祝传统,以及粟特人拜火教宗教活动在东方的变形。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外域的文化习俗,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外来习俗也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 我们今日十分熟悉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实际上就是源自波斯的传统新年。 对于今天的大部分人来说元宵节就是一个吃汤圆的日子. 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在端午节时吃粽子、在中秋节时吃月饼,自然也会理所当然地将元宵视为元宵节的传统食物。 然而, “元宵”这一食物直到宋朝才出现,当时的宋朝人把它称为“浮元子”或“糖元”。 明朝宫廷庆祝元宵节的场面. 在更早的隋唐时期,元宵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观灯。 隋炀帝就曾经在正月十五大开灯会,向各国使臣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