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COVID-19 兒童確診個案,居家照護期間症狀評估與注意事項. 大部分的COVID-19 兒童感染者症狀較成年人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 除部分有慢性病史的兒童外,輕症兒童待在熟悉的環境居家照護可獲得更好的休息。 兒童在居家照護期間, 請補充水分、避免激烈活動,並請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每日至少兩次密切觀察兒童症狀變化。 若您的孩子符合下列敘述,可繼續居家照護,並可與通訊診療醫師保持聯繫: 正常飲食或食慾僅稍下降 正常飲水 一天至少排尿四至六次,尿液顏色淡黃,清澈且透明 退燒後無明顯不適且活動力正常 退燒後無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遠距醫療.

    • 記錄發病日期。家長及照顧者應記錄病童病徵開始的日期和時間。
    • 定時觀察。留意病童的體温。注意病童的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和量。每天觀察及記錄病童有沒有增加症狀如: 咳嗽、流鼻涕、喉嚨痛、嘔吐情況等。觀察有沒有病情惡化的情況、例如: 面色變蒼白、呼吸急促等。
    • 量度及記錄體温 (正常體溫為 36.5°C - 37.5°C)如果懷疑小朋友發燒,每天相隔四小時以耳探式溫度計幫病童量度體温,並將體温記錄下來。用觸摸前額來感覺體溫是極為不準確及不可靠的。
    • 進食和飲食。保持病童健康的生活習慣: 多進食新鮮蔬菜生果、保持適量活動,病童記謹要有充足休息和睡眠,是提升身體免疫力和對抗新冠病毒最好的方法。
  3. 2022年11月14日 · 親子天下整理了兒童確診的就醫與照護資訊幫助家長們初步判斷病情留意送醫警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本文重點摘要. 兒童確診症狀有哪些Omicorn變異株恐讓兒童併發哮吼重症恐引發腦炎8大前驅症狀需提高警覺 ABC小兒評估三角幫助評估兒童的健康狀態 兒童確診的居家照護原則 兒童確診的5個警訊表徵 兒童確診的6大送醫條件 兒童確診兩大後遺症:長新冠與MIS-C. 兒童確診症狀有哪些? 12歲以下的兒童族群,在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前3~6天,通常會出現上呼吸道的症狀,主要有以下五個症狀表現: 咳嗽. 鼻塞. 流鼻涕. 喉嚨腫痛. 發燒. 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還有:疲倦、頭痛、嗅覺喪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出現紅色斑疹及呼吸喘等等。

    • 小朋友確診病徵
    • 檢查方法
    • 初步確診的處理方法
    • 兒童確診後遺症

    小朋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病徵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發熱/發冷、嘔吐、腹瀉、四肢乏力和頭痛等和感冒相似的徵狀,其中發燒、嘔吐和肚瀉最為常見。當家長發現小朋友開始發燒時要多加留意,發燒三日後沒有出現其他嚴重症狀便無需過度擔心,只需多補充水份。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或其他變異病毒株有機會影響患者的下呼吸道,從而出現呼吸困難如氣促的徵狀,必須盡快帶同小孩求醫。 延伸閱讀:【BB確診新冠肺炎】要入院隔離治療點算好?整合5大重點!

    2.1 快速測試

    現時不少店舖都有售賣快速測試套裝,例如百佳、屈臣氏等大型連鎖店都有發售。而且,政府在不少高危地區都有派發快速測試套裝,如果真的十分擔心的話,家長可以先話小朋友進行一次快速測試,再到社區中心進行進一步檢測。

    2.2 血液流通

    不過,若不巧未能購買快速測試套裝或小朋友不願配合,家長也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方面來為孩子檢查是否感染。 家長檢查小朋友的手指血液是否流通,透過按壓孩子的拇指頭大概一至兩秒,放手後留意小朋友的姆指有沒有於一至兩秒內回復血色,沒有的話便代表孩子血液流通有異常,必須馬上求醫。

    2.3 脈搏檢查

    而且,家長還可以摸摸子女的手腳測試温度,然後再用自己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放到孩子手腳的脈搏處,如果脈搏跳動太快,如心跳脈搏超過每分鐘120至140下,要注意有否出現併發症。(1至6歲正常脈搏跳動1分鐘80至120次;6歲以上為60至100次)

    如果孩子真的不巧染疫,對於症狀輕微的小朋友,家長可先餵孩子服用必理痛,建議分量為把小朋友的體重乘以10mg,如一個15kg 的小朋友,最合適及溫和的藥量便是(15kg x 10mg)150mg,家長可按藥量來餵小朋友食用必理痛。家長應每六小時餵藥一次,再定期為小朋友記錄體温。若小朋友體温有上升趨勢也無需過份擔心,可先用温水拭擦身體,但是切勿用酒精拭擦身體。 不過,若小朋友的症狀嚴重或是出現併發症,就必須立刻到醫院求助。

    兒童確診後最常見的持續症狀是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以及更需要睡眠,有些兒童甚至在康復後症狀還持續了一個月,所以如果小朋友在確診康復後仍有不適,家長也無須過於擔心孩子是再次染疫。 延伸閱讀: 【BB抗疫貼士】分享家居清潔要點及增強BB抵抗力的食物 【小朋友打針】如何選擇疫苗?接種年齡/地點/預約方法/副作用一覽 尋補?Tutor Circle!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

  4. 2022年2月17日 · 新冠病毒與普通感冒一樣,會有一個進程,當小朋友開始發燒便要有所戒備,但不要過於緊張。 發燒首三日最為關鍵,如三日後無出現其他嚴重症狀便無需過度擔心,多補充水份。 除了發燒這些基本徵狀,家長首三日要分別觀察小朋友的頭、胸、腹部。 (一) 觀察口訣:頭、胸、腹. 頭部包括眼、鼻、口。 最重要是眼,觀察小朋友的神智,是否能與自己溝通。 一般而言,小朋友對於有吸引力的事物是會給予百分百的專注,若然小朋友已出現神智疲累,不能集中注意力,表示病情開始加劇。 然後觀察小朋友是否有鼻塞、喉嚨痛,以及有否出現嘶哮症的症狀,如呼吸困難,呼氣和吸氣時發出喘鳴聲,尤其吸氣聲大過呼氣聲;並出現乾咳、咳聲短促和持續,如海獅般的叫聲,以及聲音沙啞,如有以上症狀便要立即求醫。 而胸部包括頸、胸。

  5. 2022年4月21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說明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第1為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第2為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第3為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第4為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第5為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羅一鈞提醒,若兒童出現上述5大警訊表徵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 羅一鈞說,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血氧機);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等6大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可由同住親友送醫。 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6. 應遵守事項: 留在家中,禁止外出,亦不得出境或出國。 若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緊急就醫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隔離處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離開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 如有同住家人,確診個案不可離開房間,且同戶同住者日常生活仍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包括落實佩戴醫用口罩、遵守呼吸道衛生、勤洗手以加強執行手部衛生( 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及維持社交安全距離,且不可共食。 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自主詳實記錄體溫及健康狀況,並配合提供手機門號、回復雙向簡訊健康情形等必要之關懷追蹤機制(包含以手機門號進行個人活動範圍之電子監督)。 應配合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