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2. 油塘邨 (英語: Yau Tong Estate )是 香港 一個 公共邨 ,項目編號為KL34RR [1] ,位於 觀塘區 油塘 西部, 港鐵 油塘站 之上,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設計,由 香港房屋委員會 發展,並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邨管理。 油塘邨因為 地理 位置的關係,部份住戶可望到 維多利亞港 海景。 歷史 [ 編輯] 重建前 [ 編輯] 油塘邨舊稱 油塘灣 徙置區 ,原本興建了23座第三型及第六型 徙置大廈 (沒有第10、13及18座),分別於1964年至1971年期間落成。 是筲箕灣 淺水碼頭村 、愛秩序村、南安村及富斗窟村村民經商討後的安置邨 [2] 。 1993年至1999年,因應 整體重建計劃 ,原有23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

  3. 因為天恒邨原本是作居屋出售因此採用了居屋樓宇設計所以本邨部份的單位面積比同區其他屋邨的單位大例如康和式大廈設有三房兩廳連套房的大單位而設備及用料較普遍的出租公屋單位優勝例如廚房已設有廚櫃),所以天恒邨單位的租金亦較同區的

  4. 牛頭角上邨 (英語: 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 )是 香港 的 公共邨 之一,位於 牛頭角 中部,由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及房屋署總建築師(3)聯手設計,而第一期及第二、三期分別由 中國建築 和 保華建築有限公司 承建,並由 香港房屋委員會 負責邨管理。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 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歷史及簡介 [ 編輯] 重建前的牛頭角上邨為前 政府廉租屋邨 ,原稱 牛頭角政府廉租屋邨 ,共有九座政府廉租屋大廈,分別於1967年至1968年間興建。 邨的原址是一座 採石山 ,1961年開始平整土地建廈 [1] 。

  5. 現時樓宇. 已拆樓宇. 原長沙灣邨地盤. 粗體 表示該樓宇牽涉 26座問題公屋醜聞 ,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單位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 上述已拆樓宇僅第5、10-12及14座設有由 OTIS 製造的升降機,唯與目前由舊邨重建而成的 麗翠苑 升降機品牌恰巧相同。 長沙灣警察宿舍(現長沙灣邨)地盤. 相片集. 荔枝角道 (縱向)與 東京街 (橫向)交界,右面是長沙灣邨舊址,地皮曾經租予 亞洲高爾夫球會 練習場 ,現已拆卸並重建為 麗翠苑. 重建前的長沙灣邨座數分布. 興建中的長沙灣邨. 長沙灣邨與 元州邨 第五期外貌.

  6. 油塘邨 (英語: Yau Tong Estate )是 香港 一個 公共邨 ,項目編號為KL34RR [1] ,位於 觀塘區 油塘 西部, 港鐵 油塘站 之上,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設計,由 香港房屋委員會 發展,並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邨管理。 油塘邨因為 地理 位置的關係,部份住戶可望到 維多利亞港 海景。 歷史. 重建前. 油塘邨舊稱 油塘灣 徙置區 ,原本興建了23座第三型及第六型 徙置大廈 (沒有第10、13及18座),分別於1964年至1971年期間落成。 是筲箕灣 淺水碼頭村 、愛秩序村、南安村及富斗窟村村民經商討後的安置邨 [2] 。 1993年至1999年,因應 整體重建計劃 ,原有23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簡約公屋 (英語: Light Public Housing )是 香港 一種特殊 公共房屋 ,由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 於 2022年施政報告 中提出,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概念與2001年前的 臨時房屋區 相若。 簡介 [ 編輯] 面積300多平方呎的示範單位分開客廳及休息位置,並設獨立廁,其中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 不過示範單位中展示的廚房抽氣扇、家俬和冷氣機等,交樓時並不包括在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