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是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或 香港房屋协会 兴建的 公共房屋 ,惟以前者占大多数,本文亦针对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其前身兴建的公屋。 香港约有三分一居民、即200多万人居于房委会的67万个,及房协的15万个出租公屋单位。 中文名. 香港公共邨. 别 名. 公屋(简称) 申请人. 必须年满18岁. 目录. 1 由来. 2 发展. 3 里程碑. 楼宇类型. 批评. 现状. 4 户政策. 5 相关报道. 由来. 播报. 编辑. 彩虹邨. 1953年圣诞夜, 深水埗 发生 石硖尾 寮区 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

  2. 简约公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住房计划。利用短期内未落实长远发展计划的特区政府及私人土地,采用简约设计和智能化的组装合成建筑法快速兴建而成。首批“简约公屋”包括4个项目,分别位于元朗攸壆路、屯门第3A区、牛头角彩兴路及启德世运道,合共提供约1.7万个单位,均已全面开展 ...

  3. 租者置其计划,简称租置计划,是香港房屋委员会于1998年为满足公屋居民置业需求而推出,让租户以合理价钱购买现时居住的单位,而租者置其计划中出售的邨全部都是于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2年或之前(翠屏(北)邨翠樟楼除外)落成的邨。租置计划并非以邨划分,而是以楼宇类型划分 ...

  4. 居者有其计划(简称居屋计划;英语:Home Ownership Scheme)由前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于1970年代所推行,原意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提供另一种选择。此计划内兴建的苑称为居者有其屋屋苑,通称居屋。

  5. 苏屋邨是中国 香港 的一个 公共屋邨 ,位于 九龙 深水埗区 ,是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其中一个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 苏屋邨是“房委会” 前身 “屋宇建设委员会”继北角邨及 西环邨 后策划建设的第三个屋邨,当时被誉为 远东地区 规模最大的地区性住宅计划。 中文名. 苏屋邨. 类 别. 公共屋邨. 隶 属. 香港房屋委员会. 位 置. 九龙深水埗区.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特色. 3 未来发展.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苏屋邨前身是一个很大的 木屋 区,其后政府清拆木屋区并兴建苏屋邨,该邨的兴建工程分数期落成,全部建筑于于 1960年 至 1963年 间建成,共有16幢楼宇,共占地 7.8 公顷。

  6. 李郑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邨,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北面,与苏邨为邻,与白田邨及石硖尾邨隔山(笔架山山脚)相望,是香港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共邨,于1980年代全面重建,新建楼宇于1984年入伙,其后于2002年于租者置其计划第5期把邨内部份单位出售予租户,现由业主立案法 ...

  7. 政府廉租全称政府廉租计划(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是香港政府于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计划,由工务司署设计及建筑,建成后由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至1973年,政府廉租归入新成立的房委会管理,并与所有前建会廉租邨统一为“甲类邨”。政府廉租的服务对象与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