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利君雅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利君雅 ( 英文 : Nabela Qoser ; 1986年 7月6號 —)係 巴基斯坦 裔 香港 傳媒工作者 ,先後做過now寬頻電視新聞台記者、無綫新聞記者、明報記者、 香港電台 助理節目主任同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 視點31 》主持 [4] 任職香港電台期間,利君雅多次喺 反修例運動 期間積極追問政府高官,所以成為咗親 建制 陣營批評嘅目標。 喺親建制媒體 Facebook 專頁入面,唔少網民留言都有針對利君雅嘅 種族 同膚色,包括形容佢係「 差 caa1 女」、「應該返去 巴基斯坦 」、「非我族類都係無禮貌嘅產物」等。 平等機會委員會 敦促網絡營辦商應該要杜絕相關 仇恨言論 。 2021年5月俾香港電台新管理層炒咗 [5] 。 攷.

  2. 呢個 香港中學一覽 係依 十八區 劃分,包括官立、資助、直接資助計劃同埋私立中學、 英基學校協會 旗下嘅中學同埋其他國際學校。. 曾經遷校嘅就按而家嘅位置處理,曾經改名嘅以最後嘅名做準。.

  3. 陳柏寧(粵拼:can4 paak3 ning4,英文:Mavis Chan,1992年—)[1],藝名利君牙(粵拼:lei6 gwan1 ngaa4),係香港演員及主持,而家係毛記電視嘅「偽員」(藝員)[2],有四分一印度血統,側面樣同講嘢聲調都有少少似薛凱琪。佢個藝名影射新聞主播利君雅

    • 歷史
    • 直屬小學
    • 出面網頁

    喺1860年,由聖瑪大利肋嘉諾撒所創立嘅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嘅修女,由家鄉意大利嚟到香港傳教。嗰時班修女為咗照顧灣仔平民區嘅貧困同埋失學兒童,就喺堅尼地道創辦咗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School),亦即係依家嘅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嗰時班修女唔單止免費教小朋友讀書,重喺同個一地方起咗一間醫院同埋孤兒院。港督參觀學校之後,好滿意學校嘅教學,就將學校納入政府資助學校,屬於香港最早期嘅政府資助學校之一。學校直到依家依然係嘉諾撒仁愛修會管理。 學校曾經喺1941年因為香港淪陷而停辦,但係班修女對辦學嘅熱情同埋決心一啲都無減退。喺二戰之後,學校喺1945年重開為聖心初中(Sacred Heart Junior School),...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Canossian School,簡稱SFCS)係一間全日制女子資助小學,經教育局嘅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學校提供小一至小六嘅課程,除咗英文科以外所有科目都係用中文教。喺2008-2009學年以前,學校提供半日制課程,一、三、五年級係下晝班,二、四、六年級係上晝班。 校舍喺2008年起由堅尼地道搬去中學校舍下面嘅聖佛蘭士街42 - 44號,直到2010年完成遷校及擴建工程,佔地約4,762平方米。現址自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喺1869年接管後曾用作多項教育服務,包括喺1959年為失明兒童所設立嘅嘉諾撒啟明學校、喺1974年為聾啞兒童所設立嘅嘉諾撒達言學校等,亦曾經喺1987年將校舍租畀明愛設立為弱智兒童辦學嘅明愛樂勤學校,租約喺2007年期滿。

  4. 天主教香港教區.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天主教香港教區 ( 英文 : Catholic Diocese in Hong Kong , 拉丁文 : 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 ),係世界 天主教會 一部分,1841年 羅馬天主教 會喺香港設立傳教區,喺1874年將香港劃為宗座代牧教區,其後喺1946年將香港 ...

  5. 瑪利諾修院學校 (英文: Maryknoll Convent School )係 香港 一間天主教女仔中小學,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 22間補助學校之一,由 瑪利諾女修會 喺1925年創辦,校址喺 九龍塘 。 歷史. 1921年,瑪利諾女修會開始喺香港傳教。 1925年,修會創辦咗瑪利諾修院學校,開始喺 尖沙咀 柯士甸道 開班教授學生,嗰時只係一間 幼稚園 。 1931年,校舍搬去 太子道 。 同年 九龍塘 聖德肋撒堂 成立,學校打算搬到呢一頭,就喺1933年開始興建 窩打老道 同 界限街 交界嘅新校舍。 校舍喺1936年5月建成,主樓得到時任嘅 香港總督 郝德傑 主持揭幕儀式,1937年全面啟用,提供幼稚園、 小學 、 中學 同埋 預科 教育。 香港日治時期 ,瑪利諾修院學校暫時停課。

  6. 德雅中學 ( 英文 : Tak Nga Secondary School 、簡寫 TNSS )係 香港 一間 天主教 英文女子中學,響 又一村 達之路 18號,辦學團體係 顯主女修會 ,校訓係「智、勇、勤、奮」。 另外設有直屬小學 [1] 。 校史. 小學部響1960年開校。 後嚟創校人 郭怡雅 司鐸為咗要當時班小學生可以讀到中學,於是響1962年向 教育司 申請響小學部同一間校舍入面開間中學,同年獲批,之後響九月一號正式開學。 響1963年,教育司決定將響又一村達之路18號嘅一個山丘仔畀德雅中學,響1965年起好校舍同埋搬到新校舍上堂 [2] 。 本身德雅中學響開校個陣係兼有中文部同埋英文部,後嚟因為社會嘅潮流,所以響1980年咗刪除中文部,正式做咗一間純英文嘅中學 [2] 。 舊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