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2. 颱風溫黛在1962年襲港,造成約180人死亡,當中約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區受吐露港風暴潮襲擊時身亡。另外53人失蹤,溫黛又令72,000人無家可歸;700多艘小艇嚴重受損;500多艘沉沒;24艘遠洋船擱淺;12艘出現碰撞。

  3. 尤德爵士,GCMG,GCVO,MBE(Sir Edward Youde,1924年6月19日-1986年12月5日),是英國一位資深的外交官員,他熟知中國事務,曾經擔任英國駐華大使。在國共內戰期間,尤德曾經在「紫水晶號事件」立功,事後在1949年獲英廷授勳。

  4.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這座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巍峨古典,內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集會廳,是本港外籍人士及上流社會的文化中心。

  5. 早年於五、六十年代,在新界郊區到處可見農田,最主要地區為元朗、錦田一帶。到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及在1998年中國內地農產品可無限額地大量輸入本港,香港農業式微。直到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低迷,以往作為經濟支柱的零售業、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齊受打擊 ...

  6. 有一定年紀的讀者,對中華巴士(中巴)應該不會陌生。其藍白色車身,是很多港人的集體回憶。今天,中巴雖已淡出巴士服務,但從前中巴與城巴士之間的龍爭虎鬥,仍極具戲劇性,值得在此舊事重提一番。中巴在1924年由顏成坤創立,最初在九龍半島和新界經營巴士服務。

  7.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