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是橫跨三十年的逃亡史,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逃港潮,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現在距離1962年的那次逃港高潮,已過去整整五十年。 幾次逃港高潮,都跟當時內地的政治、經濟狀況密切相關。

  2. 1972年8月2日海底隧道通車,由電視藝員沈殿霞乘坐輛老爺車,率領隊老爺車首先通過,場面輕鬆而熱鬧。 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是香港首條由九龍通往香港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3.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桶二桶擔回家,飽 ...

  4.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因而產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5. 載有40多名港人的直通巴士,在汕尾海豐縣梅隴鎮疑閃避電單車翻側,首批11名輕傷傷者已返抵本港,全數轉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屯門醫院繼續接受治療。另31名傷者仍留醫當地海豐彭湃紀念醫院,他們年齡介乎7至79歲,其中4名港人傷勢較嚴重,有2人顱底骨折,另2人分別肺部和脾臟受傷,大部分人僅 ...

  6. 相距不過數碼之對峙,共區懸五星旗架鎗(槍)屋頂及播音器,清晰可見,鐵絲網內駐守英軍,嚴陣以待。(攝於1967年)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 ...

  7. 颱風溫黛在1962年襲港,造成約180人死亡,當中約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區受吐露港風暴潮襲擊時身亡。 另外53人失蹤,溫黛又令72,000人無家可歸;700多艘小艇嚴重受損;500多艘沉沒;24艘遠洋船擱淺;12艘出現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