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穆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天人合一"观始终处于重要位置,他反复强调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对于解决近代的中国文化问题以及欧洲文化问题所能产生的作用.他的"天人合一"观的提出正是运用了他的研究史学的方法,即是从当今时代寻找问题,从过去时代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对于解决人文与自然的冲突,科学主义的局限性等等问题是有极大帮助的.综观目前的研究状况,与钱穆所处的学术地位相比,学术界对他的"天人合一"观还是不够重视,缺乏深入全面的阐述和分析,钱穆 ...
      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33700c0nu3u04r0ud690vx00h643454
  1. 從錢穆遺稿看天人合一的中西對話. . 本刊總編輯. 年青時四次和錢穆老師會面. 國傳統文化為宗主》[1],錢穆說:「中國人是把去年是錢穆逝世三十年,回想我和這位大師有四次與和合起來看。 中國人認為『天命』就表露在會面,第一次是高中三時,知道錢穆在香港大學進行演『人生』上。 離開『人生』,也就無從來講『天命』。 講,我下課後即提著書包,趕到香港大學,全場只有我離開『天命』,也就無從來講『人生』,所以中國古人一人是穿著中學校服的年青人,在場一些老教授都驚奇認為『人生』與『天命』最高貴最偉大處,便在能把他地看我一下。 當時很難聽懂其濃厚無錫口音,只記得他們兩者和合為一。 」[2]重點是「天命」即「人生」,所說中國藝術較清淡,西方藝術較濃。

  2. 天命是天和人的合一處錢穆思想根源應是中庸天命之謂性」,人性即天之本體的展示故人生是與天命不能分他又指出中國的人文觀和天文觀是合一的這是古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他說:「中國古代人可稱爲抱有一種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盡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觀』。 這一觀念,亦可說即是古代中國人生的一種宗教信仰 ,這同時也即是古代中國人主要的人文觀,亦即是其天文觀。 如果我們今天亦要效法西方人,强要把『天文 』與『人生 』分別來看,那就無從去瞭解中國古代人的思想了。 」 [4] 「天文」與「人文」並稱,來自《周易·賁·彖傳》: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3. 汤一介在考察作为哲学命题的天人合一时指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归纳起来至少有三种含义:(1)“主宰之天”(人格神);(2)“自然之天”(自然界);(3)“义理之天”(超越、“道德)。 [3]但在专文评议钱穆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汤一介是严格地按照该文的用词来解读天命人生即把这一对概念理解为天道与人道天道与性命”,一上来就强调,“天命与人生的关系问题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关注的主要哲学问题。 [4]

  4. 2020年12月30日 · 1990年錢穆逝世之前口述了天人合一這篇文章說是最新發現說到歐洲文化近50年來近於衰落此下不能再為世界人類文化向往之宗主」。 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自古以來即能注意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 」錢穆認為此下世界文化之歸趨,恐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主。 錢穆舉出「天下」的概念,使全世界人類文化融合為一、各民族和平並存、人文自然相互調適之義。 錢穆離世30年了,這個看法落實了多少? 西方精英要醒覺了. 2014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就是「天下」的概念的引申,而「人類命運共同體」亦有文化融合、和平共存、互相調適的意義所在。

  5. 文丨錢穆 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雖是我早年已屢次講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觀念實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之歸宿處去年九月我赴港參加新亞書院創校四十周年慶典因行動不便在港數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

  6. 2020年1月31日 · 2020-01-31. 灼見活動. 標籤: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中文大學 天人合一 實地考察 新亞圓亭 新亞書院 馮珍今. 新亞書院由錢穆唐君毅等學者創辦已有七十年歷史位於農圃道的新亞中學校園為新亞書院1956至1973年的校舍圓亭為其地標。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由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組成。 1973年新亞書院遷入沙田,而天人合一亭,更是為了發揚錢穆先生「天人合一」的意念而建。 透過實地考察,並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可讓學生認識先賢辦學的初心,並了解為理想而奮鬥的新亞精神,進而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致,嘗試文學寫作的滋味。 第一集:農圃道足跡. 第二集:遊新亞・述校史. 第三集:館藏翰墨 ── 中大的人文風景. 詳情. 主辦機構:灼見名家傳媒.

  7. 錢穆的最後遺稿以天 人合一總結其一生學問出身新亞的梁燕城博士特書神人共融以回應師長此一終極關懷 整合中西方神哲學精彩的領域為這位史學大師開創的史觀注入基督教的學問以圓其夢。 西方神學發展逾一千五百年成為神學主流,體系龐大,我們發展中華神學,先要知彼才能知己。 筆 者今期試從美國上世紀中葉、橫空而出的田立克《系統神學》所提出的「一套綜合西方神學的方法 論」,探察其中可被吸納為中華神學的資源。 此外,國內的游斌教授,最近在本中心其專欄發表他在《文化中國》去年的鴻文,推動在中國處境 重拾「要理問答」這一式傳統。 本人佩服之餘,特以歷代要理問答皆用《使徒信經》作為栽培要件、 提出新教早期極重要且影響至今的《海德堡要理問答》的神學不足問題,供諸位參詳。

  1. 相關搜尋

    錢穆天人合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