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朔、望( 滿月 )的時刻,太陽、月球、地球處在一條線上,太陽和月亮的 潮汐力 迭加,潮汐的潮差會達到最大,稱為大潮(英文為 spring tide ,但與 春季 無關,不能譯為春潮,而是在字面上源自較古老的含義:跳躍、向前噴出、上升等 水文學 的自然現象 ...

    • 台徽
    • 發展歷程
    • 總部
    • 氣象監測設施
    • 工作範圍
    • 警告信號所引起的爭議
    • 出版刊物
    • 電腦運算系統
    • 外部連結

    天文台台徽的基本構思源自太極兩儀,陰陽調和的概念,每當颱風襲港的時候,所有市民都會想起天文台,因此以颱風形狀作為天文台的台徽。正中的十字坐標,代表從雷達監測颱風雨帶,代表天文台時時刻刻都觀察著天氣的變化,並以準確預測天氣為目標。把颱風形狀左右兩邊拉闊,套在像地球般圓中帶扁的外框中,取其平穩慎重形象,同時也代表天文台的工作範疇包含氣象及地球物理等方面。此外台徽中有兩個「S」,一個是白色的「S」,內有另一藍色的「S」,這兩個「S」代表了科學(Science)及服務(Service)代表天文台「以科學為基礎,以服務為目的」(Service based on Science)之宗旨。

    1873年,首屆國際氣象會議在維也納舉行,成立國際氣象組織,提出氣象是國際關注事宜。翌年1874年九月,香港遭受颱風蹂躪,史稱甲戌風災。甲戌風災為香港帶來巨大破壞,奪去超過 2,000 人的性命,是當時香港人口近 8%。時任總督軒尼詩及其副官龐馬少校(Major Henry S Palmer)後來修訂計劃,勾勒出天文台早年三大工作方向:一、進行氣象觀測;二、提供觀象授時服務;三、進行地磁觀測。1879年,第二屆國際氣象會議在羅馬舉行,推動國際氣象合作。當時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耶穌會士 Federico Faura 營運的馬尼拉天文台(Manila Observatory)擁有殖民世界最先進儀器,電報網接通呂宋島上 14 個觀察站,並成功在 1880 年開始透過連接海底電纜,向香港發出第一個...

    香港天文台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建於1883年,建築物本身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其後於1983年於主樓旁邊加建新大樓,即百週年紀念大樓,以提供更多的工作空間。每年3月或4月都會在總部舉行開放日來慶祝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受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暫停開放日,2021年改為網上舉行,2022年則順延至11月尾)。

    天氣雷達站

    香港天文台的氣象監測系統中,包括五座天氣雷達站,其中三座專為提供機場氣象服務而興建,詳情如下: 另外,香港天文台的舊款天氣雷達搬遷至飛鵝山繼續作後備使用,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因長期使用的天氣雷達進行升級工程,暫時使用有關雷達作天氣預報工作。

    輻射監測及評估

    香港天文台自1961年起開始監測輻射,並於1987年將輻射監測工作擴展成為一項全面性的環境輻射監測計劃,直到現時為止,天文台設立的輻射監測網絡共有十二個固定監測站,包括平洲、塔門、吉澳、元五墳、大美督、沙頭角、觀塘、西灣河、京士柏、尖鼻咀、赤鱲角和鶴咀。 除此以外,天文台亦會定期利用一輛由貨車改裝而成裝有輻射測量儀器的氣象車在偏遠地區進行陸上巡測。而空中巡測方面,天文台亦會利用直升機在香港及鄰近海域進行巡測,然後分析巡測所得之樣本及數據,定期公佈監測結果。

    由於惡劣天氣下,香港政府及私人機構的上班,以及學校停課的準則多與天文台所發出的警告信號(專業及科技)掛勾,香港天文台在發出熱帶氣旋及暴雨警告信號時經常受到來自各界的壓力。近年不少市民亦在熱帶氣旋及暴雨情況下,直接致電天文台質問(即使合理)發出警告信號的理據。天文台多次的預測及發出的警告均惹來爭議。

    香港天文台除了提供上述的天氣、氣象及天文研究等服務之外,更出版了一系列不同的刊物,以供市民獲得更多有關天氣的資訊。一般出版的刊物包括: 1. 香港天文台月曆:每年月曆均附有不同封面,內裏刊載了全年潮汐漲退、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時間,還有豐富的氣候資訊以供參考。 2. 香港天文台年曆:刊載全年詳細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時間,附設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資料以及節氣等農曆基本資訊。 3. 香港潮汐表:刊載全年香港各地潮汐漲退預測,主要供從事海上服務行業或漁業人士使用。 4. 各警告信號簡介及宣傳小冊子、單張 5. 漁民作業天氣資料卡 6. 天文台天氣報告術語闡釋

    天文台使用電腦叢集系統,用作日常氣象運算、模擬、資料處理、測試風切變及湍流運算和處理航機下傳數據。 天文台運行的軟件包括:「氣候實驗預測中心」(ECPC)、「業務區域譜模式」(ORSM - Operational Regional Spectral Mode)。由於部分軟件需要特殊的函式庫(如:ESSL、MASS、訊息傳遞介面/POE),所以天文台購入IBM POWER伺服器,由乙太網路連接 。此外,天文台在2010年購入PC叢集,增強預報運算性能。

    香港天文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官方網站
    香港天文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Youtube頻道
  2.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英語: 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所屬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 [註 1],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

  3. 從山上南望西灣. 西灣對出的大洲(左)及尖洲(右),已經成為地標性的海景了。. 西灣 是 香港 新界 東部 西貢東郊野公園 的 海灘 ,為 西貢 大浪灣 「四灘一尖」中的「四灘」之一,曾獲選為「 香港十大自然勝景 選舉」第一名。. 由於地處 萬宜水庫 往大浪 ...

  4. 2016年10月24日 · 天文台在下午5時40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韋森特集結在香港以南約170公里。天文台預料韋森特向西北偏西移動,在香港之西南約150公里左右掠過,表示八號信號將於晚間維持 [14]。

  5. 2024年4月20日 · 当一天有两次但高度不同的涨潮(也有两次高度不同的退潮),这种形式称为混合型半日 [12],也可按照一个朔望月内出现正规半日及全日的天数来将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分为非正规半日及非正规全日

  6. 2024年4月6日 · 10月14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下午2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下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晚間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晚上11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 低壓區 。 影響 [ 編輯] 臺灣 [ 編輯] 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 海上颱風警報. 隨着颱風接近,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在10月10日下午8時30分發出 海上颱風警報 ,警戒區域包含 巴士海峽 [5] 。 10月11日 臺東縣 蘭嶼鄉 停班停課、而 綠島鄉 下午停班停課。 [6] 由於暴風圈脫離巴士海峽,氣象局於10月12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