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天水圍公園 (英語: Tin Shui Wai Park )位於 香港 新界 天水圍新市鎮中央 ,佔地14.8 公頃 ,是 元朗區 的大型公園,公園的四周均由建築物所包圍,包括有 嘉湖山莊 、 +WOO 嘉湖 、 天瑞邨 及 天耀邨 等, 天水圍體育館 、 天水圍運動場 和 天水圍游泳池 座落天水圍公園旁。 歷史 [ 編輯] 天水圍公園前稱 天水圍市鎮公園 ,於早期規劃稱為「天水圍第22區分區公園」 [1] [2] ,為天水圍新市鎮的主公園。 整個公園原本屬於 嘉湖山莊 的發展項目之一,並且由 長江實業 附屬公司「巍城有限公司」斥資1億1000多萬元興建 [3] 。 1991年時,公園一期的棕櫚園外觀已成形,同時鄰近的 嘉湖銀座 (現時的置富嘉湖)也正進行前期工程 [4] 。

  2. 天水圍公園設有大型人工湖遠處為置富嘉湖及嘉湖山莊。. 天水圍公園 (英語: Tin Shui Wai Park )位於 香港 新界 天水圍新市鎮中央 ,佔地14.8 公頃 ,是 元朗區 的大型公園,公園的四周均由建築物所包圍,包括有 嘉湖山莊 、 +WOO 嘉湖 、 天瑞邨 及 天耀邨 等 ...

  3. 天水圍 (英語: Tin Shui Wai )位於 香港 新界 西北部,周邊被屬 屏山 鄉事委員會 的 沙江圍 、 輞井圍 、 馮家圍 、 蝦尾新村 等村落包圍,距離 中上環市區 大約25 公里 。 天水圍新市鎮 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行政上屬 元朗區 。 歷史 [ 編輯] 早年歷史 [ 編輯] 天水圍原為 流浮山 與 屏山 及 橫洲 之間,一個名為「廈村灣」的內港灣,北面與 后海灣 連接。 [1] 其靠近廈村的一方形成一大片沼澤和泥灘,因此輞井圍和廈村的鄉民利用此海灣從事養蠔。 [2] 1916年來自 廣東 台山 的趙氏家族籌組聯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開發廈村灣。

  4. 天水围公园 (英语: Tin Shui Wai Park )位于 香港 新界 天水围新市镇中央 ,占地14.8 公顷 ,是 元朗区 的大型公园,公园的四周均由建筑物所包围,包括有 嘉湖山庄 、 +WOO 嘉湖 、 天瑞邨 及 天耀邨 等, 天水围体育馆 、 天水围运动场 和 天水围游泳池 座落天水围公园旁。 历史 [ 编辑] 天水围公园前称 天水围市镇公园 ,于早期规划称为“天水围第22区分区公园” [1] [2] ,为天水围新市镇的主公园。 整个公园原本属于 嘉湖山庄 的发展项目之一,并且由 长江实业 附属公司“巍城有限公司”斥资1亿1000多万元兴建 [3] 。 1991年时,公园一期的棕榈园外观已成形,同时邻近的 嘉湖银座 (现时的置富嘉湖)也正进行前期工程 [4] 。

  5. 維多利亞公園 (簡稱 維園 ,英語: Victoria Park )是 香港 面積第二大及 香港島 面積最大的 公園 ,位於 香港 灣仔區 銅鑼灣 興發街 1號 [1] ,以 維多利亞女皇 命名;鄰近 港鐵 天后站 ,佔地約19 公頃 /190,000平方米,於1957年10月啟用 [2] 。 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 銅鑼灣避風塘 及 香港中央圖書館 ,而地底為港鐵 港島綫 。 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 中秋節 晚會和 年宵市場 和 花市 等;同時亦為每年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的地點、2003年至2019年期間 七一大遊行 的起點,以及 香港電台 節目《 城市論壇 》的主要場地。 歷史 [ 編輯]

  6. 歷史. 早年歷史. 地理. 電影作品、書籍、歌曲、電視節目. 出身於天水圍的名人. 交通. 旅遊. 區議會議席分佈. 天水圍南天華路以南部分天水圍北天華路以北部分)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天水圍. 俯瞰天水圍北 (2005年),可見當時天晴邨尚未建成. 遠眺天水圍. 嘉湖山莊 景湖居. 天水圍市中心設銀座廣場. 沙洲里村 牌坊(位於 廈村 ) 天水圍 (英語: Tin Shui Wai )位於 香港 新界 西北部,周邊被屬 屏山 鄉事委員會 的 沙江圍 、 輞井圍 、 馮家圍 、 蝦尾新村 等村落包圍,距離 中上環市區 大約25 公里 。 天水圍新市鎮 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行政上屬 元朗區 。 歷史. 早年歷史.

  7. 香港繁體. 工具. 嘉湖山莊 美湖居 旁的政府中式庭園 龍園 的風水里. 天瑞路公園風水里灌溉泵房. 風水里 (英語: Fung Shui Lane ),或稱 廈村風水里 景觀廊,坐落於 香港 新界 天水圍新市鎮 內,由 元朗 廈村 鄧氏宗祠 向東北伸延至 后海灣 ,貫穿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將 元朗 廈村 鄉郊和天水圍市鎮景觀連在一起。 歷史 [ 編輯] 就 元朗區議會 的2005年及2009年會議紀錄, 香港政府 於1987年發展天水圍時,應廈村原居民要求,確保廈村的風水不受影響,特意為廈村建造由廈村 屏廈路 伸延至后海灣的「風水里」,日後如需在「風水里」內進行任何規模的工程,必須先徵得 廈村鄉鄉事委員會 的同意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