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8日 · 現時開始組裝大型工業化機器,設計產能為每小時生產5噸纖維,壓環節計劃採用市場上現成機器。該公司計劃,明年組裝完成後,先在中山試一段短時間,若在本地找地方設廠順利的話,最快大約明年中可以運到香港。

    • 收費模式一:按「袋」或「標籤」收費。此模式適用於大部分住宅樓宇、工商業樓宇、村屋、地舖等,將來大部分市民要丟掉一般垃圾,須先購買指定袋包妥垃圾。指定袋分9種大小,每個袋價錢由0.3元至11元不等,容量介乎3公升至100公升。
    • 收費模式二:按垃圾重量徵收入閘費。此模式適用於工商業處所棄置的垃圾,以及小部分住宅樓宇棄置的大型或形狀不規則的垃圾,例如椅子、牀架等。若垃圾由私營廢物收集商以非壓縮型垃圾車收集,並棄置於堆填區或廢物轉運站,則按垃圾重量收取入閘費。
    • 違例棄置垃圾罰1500元。垃圾收費實施後首6個月設適應期,執法人員會對違規者盡量給予口頭警告,而非採取執法行動,但對性質及程度嚴重的違例行為(例如違例者在獲發警告後仍屢次違法)採取執法行動。
    • 公屋戶及低收入有援助。公屋戶首6個月可獲免費提供指定垃圾袋;綜援戶每人每月津貼10元。環保署垃圾徵費 網頁及簡介。
  2. 2023年9月30日 · 明報專訊警方在JPEX案被捕28歲鄧姓男子單位中發現大量經碎紙機火和懷疑漂白水整碎及銷毁的文件。 助理警務處長(刑事)鍾詠敏昨稱,有疑犯在浴缸銷毁大量證物,「堆滿整個浴缸」,無從估計疑犯有否丟棄或以其他方法處理被漂白的證物。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3. 2023年10月22日 · Watch on. 智能廚餘地點(截至2023年10月17日) 港島: 石排灣邨,堅尼地城觀龍樓,柴灣連翠邨、杏花邨、翠環邨、漁灣邨. 九龍: 紅磡都會軒,綠在深水埗,啟德德朗邨,牛頭角上邨、坪石邨、彩德邨,觀塘麗港城三期,秀茂坪南邨,黃大仙采頤花園,慈雲山慈康邨,將軍澳Capri、尚德邨、The Parkside、Monterey、慧安園、新都城1期、Savannah、東港城、坑口邨、峻瀅、峻瀅II. 新界: 沙田新城市廣場3期(住宅)、帝堡城、玖瓏山,火炭駿洋邨,荃灣荃威花園,馬鞍山新港城1-4期、利安邨,大埔大元邨,東涌東環、逸東(二)邨,葵涌華景山莊、安蔭邨,屯門恒順園、安定邨、富泰邨、欣田邨,上水清河邨、皇府山,粉嶺皇后山邨,天水圍麗湖居、天恒邨,深井縉皇居. 積分換禮品詳情.

  4. 2023年5月5日 · 明報專訊由一班年輕人成立嘅社企一沓紙首創智能漂書機結合埋手機應用程式將傳統漂書過程數碼化市民可以先喺網上揀喜愛嘅書然後去各區都有嘅漂書機攞書仲可以即刻捐埋書。 「一沓紙噚日喺中環街市舉辦活動介紹呢部漂書機卸任後仍然心繫環保嘅前環境局長黃錦星都有出席出4本書。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5. 2023年1月11日 · 畢業於科大化學工程系的工程師何寶琪構思及生產本港首部全自動智能商用廢紙再造機」,大小如自動販賣機可兼顧回收分類再造回收時只需簡單投入廢紙即能生產高質環保紙切割成A4尺寸的環保紙能即時作書寫及影印之用。 尺寸細操作易 成本更低產紙量更多. 何寶琪稱,廢紙再造機尺寸細,能安放在一般公司、學校、屋苑及學校,AI智能及專利創新技術更是操作簡便,省卻人手,簡單一鍵巡循環即能控制繁複程序。 該部廢紙再造機採用水巡迴系統,利用專利的濕纖維技術,成本較其他同類產品低,效能更強,產紙量更多。 她說,相比大型紙漿廠,廢紙再造機的產量當然不足以相比,然而若能推廣至社區,就算量小也能積少成多。 「全自動智能商用廢紙再造機」已開始投入為本地學校回收廢紙及重造,而概念原創新機現於科大工程學系校園展示。

  6. 明報專訊不少長者及基層靠拾荒維生環保署去年9月起推行全港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承辦商需以不低於指定價格向前線收集者回收廢紙至今9個月廢紙回收價下限仍為每公斤7毫。 關注拾荒者團體「拾平台」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拾荒者稱計劃實施後從事拾荒的人增加,47%受訪拾荒者收入增加,惟逾半數每月收入增加不足200元;逾56%拾荒者認為每公斤回收價達1元才合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