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2日 · 提到梁朝偉最近其新作無名在香港上畫故事就有很豐富的飲食元素電影的敘事背景對同學也許相對陌生那是八年抗戰時期的上海當時汪偽政府」(以汪精衛等投靠日本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為首建立的政權)跟隨日本對英美宣戰日本佔領上海全境 ...

  2. 骨灰甖、罌、甕和罈,都是指盛載骨灰的容器,不同用字突顯了兩岸三地文化各具特色:「罈」是台式,「甖」和「罌」相通,是廣東話,內地通常會用「甕」(「瓮」),至於香港,口語化會講「甖」,但由於香港人心繫祖國,特區政府的官方文件都會寫成「甕」(暫時仍用繁體書寫)。 供奉骨灰甖的建築物叫「骨灰龕場」,骨灰龕場內一格格用來擺放骨灰甖的叫「骨灰龕位」(「龕」解作神位,所以「骨灰龕」和「骨灰龕位」應該同義),孝子賢孫輪的是骨灰龕位;地產商興建來賺你孝子賢孫錢的是骨灰龕場。 至於「骨灰庵」,那大概是演變自師姑庵,應該指女性僧人主理的骨灰龕場吧。 近期的骨灰龕風波究竟原因何在? 香港缺乏合資格骨灰龕場以致不夠骨灰龕位來安放骨灰甖(麥當雄也約了麥當娜去麥當勞),非法骨灰龕場因此乘時而起。

  3. 中醫沒有尿瀦留病名, 稱為「癃閉」。 以小便不暢,點滴短少,病勢較為和緩的稱為「癃」;欲解而不出,脹急難通,病勢較急的稱為「閉」,合稱「癃閉」,病位在腎與膀胱。 病位在腎,當然要用腎臟藥,增強膀胱開合,排放尿液,例如熟地、山茱萸等補腎藥。 但基於中醫對五臟六腑的認識,認為更應同時配合宣肺藥物,效果將會更佳,眾裡尋它千百度,多年來臨床經驗累積,我選擇了桔梗。 從理論來說,《黃帝內經》指出肺其中一個生理功能:「肺主氣,司呼吸,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意思是指肺臟參與水液的新陳代謝,透過肺行氣,將全身水液,運輸下達膀胱,排出體外。 桔梗被稱為「舟輯之藥」,此話何解?

  4. [2016-03-21] 明醫網 > 黃潤波博士. 木患仔蠔豉湯. 材料:木患仔一兩、蠔豉六隻. 製法:四碗水煎至一碗. 功效:防治感冒. 上一期談及的五指毛桃,是嶺南地區的民間草藥,大學的教科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都沒有記載。 所謂一方水土長一方植物,這些草藥常為民間習用,守護了很多代人的健康,我們很多時稱此類藥物為「生草藥」。 記載此類地方民間草藥的書籍,有兩本比較著名,其一是《滇南本草》,作者是蘭茂,雲南人,成書於明代,比李時珍《本草綱目》,還要早140年,專門介紹雲南一帶的草藥。 另一本叫《嶺南採藥錄》,作者是蕭步丹,成書於1932年,即中華民國年間,收錄了生草藥480種,於1936年再版,增至576種。

  5. 明醫網 > 健康醫事. 有經驗的媽媽們湯料盒子裏,除了淮山、杞子、薏米、沙參、玉竹等「清補涼」食材外,一般還會有一味茯苓。 四四方方「細細粒」,白色或者淺灰色,沒什麼特殊味道,媽媽們甚至一般不強求孩子們吃掉作為湯渣的它。 看似沒什麼存在感的茯苓,其實是已有上千年藥用保健史的好東西。 茯苓有健脾、利水、美容及增強免疫力四大養生功效,吃得瘦難,但可以吃着美呀! 茯苓:自古都有屬於它的傳奇雖然不如人參、當歸、鹿茸那麼聞名,但茯苓也不是無名小輩哦,養生「江湖」裏自古都有它的傳奇。 傳說慈禧太后是茯苓餅的忠實粉絲,直到晚年,還是很喜歡這種小點心,希望借助茯苓的肌膚潤澤、延緩衰老的功能永葆青春。 唐宋八大家裏的蘇轍、蘇軾二人也是茯苓的忠實擁躉。

  6. [2016-06-13] 明醫網 > 黃潤波博士. 先後介紹過幾種不同的五穀,例如大麥、小麥、蕎麥、玉米等等,今期接 介紹另一種五穀,名叫粳米。 粳字讀音為「庚」,所謂粳米,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白米。 傳統而言,黏者糯,不黏者為粳。 糯者懦也,軟的意思;粳者硬也,質地較硬。 端午節快到了,我們就快可以吃到 米 或糯米 。 粳米與 米,都屬白米,粳米比較粗短, 米則較修長, 米屬於早稻,粳米屬於晚稻。 早稻約每年六月收割,晚稻則在十月收成。 白粥. 材料:白米一撮. 製法:洗淨後加水,煮成稀粥,候冷而食. 功效:止瀉. 中醫認為粳米功效是補中益氣,用於脾胃虛弱之證。 當病人身體虛弱,中醫會建議其食粥,原因是粳米能補益胃氣。 大眾市民普遍對中醫中藥有誤解,認為中藥沒有副作,這個觀念不正確。

  7. 2020年12月15日 ·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孔子具體舉了四項行為規範,凡不合禮的,不看不聽、不說不做,做到這四項,便能克己、復禮、歸仁。 【2】孝. 〈論孝〉4則. 是達至仁的情感途徑: (圖c) 培養對他人的同情關懷 (仁),有兩途徑,其一從親情開始。

  1. 相關搜尋

    峮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