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2日 ·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職業安全問題攸關健康及性命,但許多意外都是源於「低級錯誤」,可見多方欠缺職安意識,導致不少職安健措施形同虛設。 工權會多年來幫助職業傷病者或遺屬,幫助他們爭取應有權益、重投生活。 早前工權會回顧2021年工傷及職安大事時,預計全年職業死亡個案將會微增;該會又指死亡數字高企,而且多年來沒有下降跡象,對此感到擔憂。 工權會預計2021年全年職業死亡個案將會微增,而因工業意外死亡的數字高企,多年來都沒有下降的跡象,實在令人感到擔憂。 (香港01製圖) 職安措施形同虛設. 截至去年12月7日,勞工處共錄得23宗致命工業意外,建造業佔22宗。

    • 四種情況才算工傷(按圖放大了解詳情)
    • 蓄意傷害自己不計算在內
    • 僱主須提供有薪病假、負責醫療開支

    根據勞工法例,上班途中或放工後均不屬於工作時間,如果其間遇上意外,並不視作工傷,除非以下四大情況: 在這裏,第4項尤為值得留意,因這代表打工仔如因工作需要而搭乘任何交通工具,並在期間遇到意外而受傷,是會被列入工傷的。 所以若在上下班時間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遇上意外,公司不需要負上任何責任。不過,如記者、Sales、保險從業員、工程師等,都有機會在辦公時間外出工作,如在這段時間內受傷,是可獲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另外,根據《僱員補償條例》(註1)指,僱主是不得解僱正在放取工傷病假的僱員。

    根據勞工法例,僱員若在受僱工作期間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即使僱員在意外發生時可能犯錯或疏忽,也視為工傷意外,僱主須負上補償責任。除非﹕ 1. 有關損傷沒有令該僱員不能工作賺取正常工資(但引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的損傷除外) 2. 僱員蓄意傷害自己; 3. 僱員受傷是由於吸毒或飲酒引致,而且傷勢並未造成死亡或嚴重永久喪失工作能力

    僱員在工傷病假期間,僱主須向僱員支付其正常工資的5分之4(即工傷病假錢),以及有關的醫療費用。 如打工仔們不幸因工受傷,就要儘快通知僱主,僱主收到通知後,須在14天內(如涉死亡須於7天內)向勞工處呈報有關的工傷事故,否則即屬違法。

  2. 2024年5月9日 · 建造業傷亡創18年新高 死亡率較整體高2倍 違職安平均僅罰$9000.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 2024-05-09 12:30 更新:2024-05-09 12:30. 1. 【建造業/奪命工傷/工業傷亡】工業意外時有發生,部份更導致人命傷亡,每宗事故都對死傷者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當中 ...

  3. 2023年10月22日 · 當時僱主亦曾稱會呈報工傷,不過黃先生出院後,發現對方沒有呈報,便在工權會協助下再到勞工處呈報工傷,僱主卻向勞工處否認有他這名員工,拒認雙方有僱傭關係。

  4. 2017年5月19日 · 港珠澳大橋工程施工近六年,至今釀成九人死亡,響起了社會對工傷意外的關注。. 根據政府資料,2016年上半年香港職業傷亡個案分別達103宗及17 283宗,分別較15年同期上升25.6%及0.9%,情況不容忽視。. 預防是確保職業安全及建康的最有效方法。. (資料 ...

  5. 2024年1月22日 · 工業傷亡權益會去年年底在facebook公布「2023年工傷及職安大事回顧」時建議:將建造業7.5小時的入職安全培訓增至2-3日,並且所有行業都應設立入職前安全訓練;勞工處應加強與政府部門合作,在極端天氣及時發布停工令;建立前線人員「工人記分制」,用

  6. 2023年2月15日 · 就2022年上半年發生、涉建造業的9宗致命工業意外,有7宗涉及「人體從高處墮下」,當中分別有2宗涉及工人從吊船墮下及從竹棚墮下,另外3宗則分別涉及工人從動力操作升降工作台、沒有護欄/沒有穩固覆蓋的孔洞、以及大廈外牆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