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2日 ·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胡奕晟中醫師表示如果45歲前出現中風就可被稱為年輕型中風他指出若出現以下6大因素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年輕中風機率就會大幅提高: +2. 中醫教分中風7大先兆 手臂脹痛要小心. 註冊中醫師馬琦傑 曾表示除了突然面癱平衡力變差等中風症狀之外根據中醫觀念一些細微的身體特徵也有可能是中風的警號。 他提醒,如果出現以下7種情況,則有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3. 中風11大症狀 言語不清行路不穩是警號. 除了面癱、嘴歪眼斜,一旦發生中風時,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出現異常狀況?

  2. 2020年10月29日 · 中風俗稱爆血管早有年輕化趨勢不時頭痛眼花都可能是先兆若自恃年輕就不關注問題隨時後患無窮到底年輕人為什麼會中風中風還有什麼徵兆? 認清以下10個有關中風的疑團,以防不幸中招。 每4人中就有1人有機會中風,積極主動有助降低風險。 根據 衛生署數據 ,香港每年平均都有三千多人因腦血管病死亡,是港人的第四號殺手,而中風(Stroke)就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病。 長者固然是中風高危一族,因中風患者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但近年數字也顯示中風的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即使是年輕人都不能掉以輕心! 以下是10條有關中風的問題,不妨花些許時間了解一下(按圖了解👇👇👇): + 34. Q1:中風是什麼?

  3. 中風是常見並可致命的疾病。. 在香港每年大約有一萬三千宗缺血性中風奪去三千多人的性命是本港的第四號疾病殺手。. 近年數字顯示患中風人士發病年齡更有下降的趨勢反映問題不容忽視。. 腦神經科劉國光醫生解構中風徴兆及早預防以減低中風 ...

  4. 2020年5月13日 · 作者 楷和醫療集團. 日期 2020-05-13. 更新 2023-12-12.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常見的死因僅2018年就有近3,000多人被這致命殺手奪去性命根據2016至2017年間的住戶統計調查》,香港有多達50,000人曾中風當中超過7成患者為65歲或以上雖則中風一向被視為老人病但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的轉變近年也開始展現年輕化趨勢更有新錄得的中風個案患者不過20幾歲情況令人擔憂。 中風也分種類? 出血性中風最危險? 概括而言,中風是指腦部缺血導致腦細胞死亡,可以分為 1)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 和 2)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性腦中風。 當中以缺血性腦中風較為常見,佔全部腦中風的80%以上。

  5. 2020年9月18日 ·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表示年輕中風的案例其實不少有的由於是後天生活習慣影響有的是因先天性疾病更有的是成因不明很多時導致年輕中風的問題在平日可能都沒有什麼明顯病徵以致很難被察覺但患者卻突然之間就中風可謂防不勝防以下是部分導致年輕中風的原因按圖👇👇👇): + 7. 年輕並不代表病情會較輕,也有年輕患者會終身癱瘓;中風的嚴重程度、後遺症和併發症最主要都是與中風的原因、類型以及受影響的腦細胞位置、範圍等有關。 但如果受損程度接近,年輕患者的復原能力通常會較長者好。 相關文章:【中風】三高肥胖年輕也中風! 手腳痺失平衡是先兆了解中風10件事. 2)腦中風先兆? 腦中風前其實會出現一些先兆徵狀,主要分為4大類(按圖👇👇👇): 相關文章:【中風】起床暈、頻頻打呵欠腦中風先兆?

  6. 2024年1月12日 · 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趨勢常見原因有10種有醫生分享病例指最年輕中風個案僅3歲中風前一般有7大先兆頭痛恐是警號之一。 15歲女生陸運會腦中風亡 揭血管瘤爆裂. 昨日(1月11日),該名15歲女學生為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的中四生,送院初時出現頭暈、頭痛、作嘔等不適症狀,半小時後情況惡化,被急救員送至運動場急診室。 其後女學生突然倒地不起,一度停止呼吸和脈搏,被施以心肺復甦法後情況有所恢復,後來被送院救治。 經檢查後,發現該女學生後腦有血管瘤爆裂,導致「出血性腦中風」,並要留醫東區醫院腦科病房,惟最終延至今日(12日)下午1時03分宣告不治。 點擊圖片了解女學生中風事件: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四生參加陸運會時突然昏迷。 (蔡楚輝攝) 女生在校運會期間暈倒。 (蔡楚輝攝)

  7.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表示年輕中風的案例其實不少有的由於是後天生活習慣影響有的是因先天性疾病更有的是成因不明以下是部分導致年輕中風的原因三高三高是常見引致長者中風的原因但原來許多年輕中風的情況同樣是由三高引發尤其不少人生活習慣差飲食不節制少做運動更有超重問題令三高逐漸有年輕化趨勢。 血管病變: 例如血管瘤、血管畸形等,很多時成因不明,先天或後天出現都有可能。 腦血管撕裂: 可能與某些病變有關,也可以是無故發生。 頸動脈撕裂: 有機會因運動時造成頸部創傷,或不當按摩頸部引起。 心臟問題: 多因先天性心漏症(左右心房及心室之間的腔膜有缺損)所致,令血塊有機會未經身體處理就直接流向腦部,導致阻塞。

  8. 2024年1月16日 · TEXT:蔡君瑤PHOTO:由作者提供. 16/01/2024. 踏入2024年,天災地震連連,奪去無數寶貴生命。 自然災害雖無法避免,但「守護健康」人人有責! 近年科技帶領着醫學飛躍進步,很多疾病都已有藥可治。 然而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當中中風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今天由註冊中醫師李殷兒爲大家解構箇中成因解會中風? 李醫師話:中風是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是由於腦部血液供應減少或阻斷,導致缺氧受損失去功能,是死亡率高、後遺症嚴重的心血管常見疾病。 按成因不同,一般分為腦出血和腦缺血兩大類,其中約七成中風患者為缺血性中風。

  9. 2021年10月25日 · 中風 中風先兆. 別以為中風只是老人病與年輕人無關近年顯示有年輕化趨勢。 一名24歲男子在通宵打遊戲機後,忽然腿腳乏力,經檢查後證實患上腦中風。 醫生認為該男子有吸煙習慣,加上長期熬夜,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

  10. 2021年8月5日 · 對於年輕患者來說缺血性中風佔有相當數目。 究其原因,許多年輕人士由於承受着工作與生活等多重壓力,養成熬夜、吸煙、社交性飲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 且年輕人士中不乏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人士而其中許多人對自己的身體並不重視即使患病也未有規律地服藥治療目前多數普羅大眾仍然認為中風是一種老人病只有較年長的人才會發生因此許多年輕人士在出現暈眩單側肢體發麻無力等症狀時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只是勞累過度需要休息並未覺察到這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當通過短暫休息、症狀緩解後,便忽略了這些症狀是身體發出的「警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當症狀再次發生時,往往病情較之前更加嚴重,並且需要較長的復康時間,甚至可能留下後遺症,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