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抗疫領軍人物之一的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連續兩年都未上授勳名單不過其下屬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就獲得嘉許疫情爆發以來多數都由張竹君主持記者會歐家榮去年底首次露面後兩人輪流交代疫情最新發展

  2. 2022年9月24日 · 張竹君歐家榮430記者會今告別 第五波以來持續8個多月細數點滴. 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第一波起港人經歷五波疫情由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主持的430疫情記者會可說是陪伴市民渡過疫下生活的標誌之一今日24日將迎來最終章」。. ...

    • 腦瘤六大須知
    • ●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快很多,會侵害及壓迫附近的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及身體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 ▼患腦瘤高風險因素:(按圖 👇👇👇)
    • ▼腦瘤可引致的併發症:(按圖 👇👇👇)

    1. 腦瘤是什麼? 腦部約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而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由兩個橢圓形半球組成,每個半球有四個組成部分,包括額葉、頂葉、顳葉及枕葉,各自控制身體不同的機能。當局部腦組織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會形成瘤塊,出現腦腫瘤。 2. 腦瘤等於患腦癌? 據香港防癌會,腦癌並非常見癌症,每年新症維持約200多宗。為什麼有些患者進行「開刀」手術後便痊癒,部分患者則會不斷復發,甚至奪去性命?其實腦瘤只是一種統稱,可分為不同種類的腦瘤,嚴重程度亦不一。腦瘤有機會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即俗稱腦癌)。

    腦部空間有限,當空間被腦瘤佔據,便會壓迫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各項功能,即使是良性腦瘤也不能掉以輕心。 3. 腦瘤的高風險因素是什麼? 腦腫瘤的成因至今未明,惟少數病例相信與先天性、遺傳或化學因素有關。以下的高風險因素或會增加患上腦腫瘤的機會:

    4. 腦瘤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失平衡? 腦瘤先兆一般難以察覺,有部分患者更是毫無徵狀,往往在身體檢查時,或症狀發展得和中風相似,例如手腳無力、言語混亂、臉歪嘴斜才感到異常。 再者,腦部不同位置負責不同的功能,所以徵狀都與腫瘤位置、性質及大小有直接關係。舉例而言,良性腦瘤長在運動區附近,有機會壓迫到掌管運動的腦區而造成患者肢體無力,手腳無法活動。又或腦瘤長在腦下垂體,可能會影響內分泌,使女性的月經失調。

    6. 腦瘤有什麼檢查方法? 如果出現上述腦瘤病徵,應及早檢查。常見腦瘤檢查包括臨床檢驗、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掃描、血管造影、光譜圖掃描、腦部活組織化驗等。 懷疑罹患腦瘤時,醫生會安排以下檢查: 神經學檢查:檢查平衡、肌力、協調、反射、視力、聽力;預測哪個腦內部位受損。 影像學檢查:最常用來評估腦瘤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攝影。如果懷疑腫瘤來自其他器官轉移,那就會針對某些部位做影像檢查,像安排胸部或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肺癌或腹內腫瘤,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是否有乳癌,或是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相關文章:【癌症】頭痛持續亂說話腦瘤10大徵狀 或因5類癌症轉移到腦引致 腦瘤暫未有預防方法,但大家也有一些可避免的腦瘤高危因素,如輻射物、甲醛、氯乙烯和丙烯,若懷疑出現病徵應及早...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1年1月29日 · 衞生防護中心每天只派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出席疫情記者會有衞生防護中心職員向記者透露不少內部職員質疑黃加慶潛水」。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政府醫生協會主席李慧茵就指難以評價黃加慶的工作表現:「因為佢係invisible不露面的),成日都見唔到佢對於衞生署稱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工作量繁重因此開設新職位分擔他的工作李慧茵坦言因經常見不到黃加慶難以知道他的工作是否繁重但少在記者會見到他亦無見到他負責與其他部門協調的工作,「我之前去亞博個中心臨時樣本採集中心),都唔見到佢淨係見到林文健醫生。 」被問到黃加慶會否於幕後負責支援,李慧茵亦指,一般只有前線員工負責幕後工作,因為他們對於疫情數據較為掌握。 政府醫生協會主席李慧茵(左)稱難以評價黃加慶的工作表現。 (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5. 2023年11月6日 · 眼科醫生、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及全國人大代表林順潮同獲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樹仁大學表示,他創辦並擔任主編的《亞太眼科雜誌》在2023年的眼科權威雜誌國際排名為亞太第一、世界第七;他亦是全球首創使用虹膜周邊激光手術及角膜穿刺術治療急性青光眼

  6. 2020年12月6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消息張竹君丈夫不敵癌魔離世. 撰文:陶嘉心. 出版: 2020-12-06 23:00 更新:2020-12-07 05:38.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爆發至今絕大部份的疫情記者會都由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匯報最新情況不過張竹君由周六5日連續兩日未有出席記者會通報最新疫情。 消息指,張竹君的丈夫今日早上(6日)因病辭世。 + 2. 今年11月1日,《香港01》引述消息指 ,張竹君與丈夫同任職醫生,二人均為基督徒,惟丈夫去年確診腦癌後,接受多次手術仍未見好轉,故張竹君連月來除了應付疫情,更不時到醫院探望丈夫。 當時有消息指,張的丈夫情況有轉差,一直在威院的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令不少與二人相識的親友都十分擔憂。

  7. 2020年4月17日 · 01觀點. 【新冠肺炎世紀大疫中的張竹君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 2020-04-17 06:00 更新:2020-04-17 06:59. 新冠肺炎繼續在全球蔓延,各地政府首長和衛生部門疲於奔命商討對策,每日召開記者會讓外間得知最新的疫情資訊。 縱觀本港和美國,社會儘管對政府的抗疫工作有不滿,但皆沒有將矛頭遷怒於衛生部門的主事人,反而更對他們報以掌聲,視作追棒對象。 這些「張竹君們」的專業精神,值得一眾政治領袖省思和學習。 政府作為一地統籌和指揮防疫工作之首,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民眾自會對其政策存有期望和要求。 一旦出現政策失誤和遲緩,矛頭當然落在政府身上。 猶記得1月下旬至2月,香港政府面對疫症措手不及,被批反應遲緩。 然而特區政府的不足,沒有令衛生部門的主事人成為眾矢之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