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3月31日 · 上期說過《鳳閣恩仇未了情》一九六二年香港大會堂開幕首演,由黃千歲代替林家聲做小生,這樣安排的原因,今天已難尋找答案了;不過 ...

  2. 2015年5月31日 · 放大圖片 摩拉(黃衫12號)兩救12碼兼射入,是今仗獲勝的功臣。郭正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正謙)澳滌曾因日本資金撤出,令下季一度前途未卜 ...

  3. 2019年4月7日 · 2019-04-07.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香港戲院改以播放電影為主,粵劇改以空地戲棚為演出的主要場地。 踏入八十年代,隨着政府興建大量室內綜合表演場地,粵劇戲班便成為這些表演場地的常客。 究竟粵劇在現代劇場表演有什麼特點呢? 我以一個傳媒製作人的身份,把過去觀察所得,向大家陳述一下。 特點之一是保留技藝性表演特色。 當演出者走進專業劇場,由於在封閉的環境演出,充足的燈光、靈敏的話筒,令觀眾集中精神觀看台上的演出,所以他們的要求必定較高,傳統技藝性的特徵理應減弱和淡化,例如上海越劇「歌劇化」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但粵劇除了在1920年代以白話代官話,用「軟弓組合」代替「硬弓組合」外,其它成功的改革都只達到豐富和提高傳統表演形式的效果,而沒有徹底改變它的面貌。

  4. 2017年11月21日 · 2017-11-21. 曾提過阮兆輝兄認為桂名揚復興小武行當,影響深遠;但小武行當最終還是不能在粵劇舞台佔一席位,箇中原因,值得做粵劇傳承工作的朋友三思。 根據一般說法,粵劇承襲漢劇,演員分為十個行當:末(老生)、淨(花面)、生(正生)、旦(正旦)、丑(丑角)、外(正生外加一生)、小(小武)、貼(正旦外加一旦)、夫(老旦)、雜(二花面,五軍虎,堂旦等角色),每個行當均設專門的訓練。

  5. 2015年10月2日 · 電影講述鐵面修羅在武林大開殺戒,「如來神掌」龍劍飛(曹達華飾)卻因許下不再殺人的承諾,拒不出

  6. 2021年2月28日 · 文武生是原來的小武及小生兩個行當的混合體。 花旦集文、武、正、貼於一身。 丑這個行當包括文丑、武丑、男丑和女丑。 有研究指「具體演出中,不管什麼行當,只要是戲中戲份最重的男主角,就由文武生來擔任,這是粵劇在市場化發展過程中特有的現象。 小生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小生行當,他只是劇團中第二男主角,其地位與第二花旦相仿。 劇團演出劇碼的編撰,都是根據六柱制去設置角色和敷衍劇情。 六柱制對打破傳統戲班嚴格的表演行當界限、壓縮人員編制、裁減冗員,全面地發揮演員的表演才華,促進當時劇團的發展,特別是由廣場藝術向劇場藝術的轉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但也容易產生因人編戲、因角而安排戲份,每戲必湊夠六柱的弊病。

  7. 2017年12月1日 · 大台今年的台慶劇似乎頗鍾情以超現實為主題。 《降魔的》那降魔伏妖固然是超現實概念;《誇世代》大玩身體交換亦同樣好玩。 《誇》劇開宗明義大玩浮誇,被觀眾視為不合理的犯駁情節,在《誇》劇內都變得符合主題。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一些經典的「膠」情節,都會在劇集中重現。 如陳豪那場複製廣被觀眾恥笑、關禮傑在《叛逃》空中飛人的一幕,今天則變成引人發笑的亮點。 筆者認為,今年的台慶劇組合,可能是近10年最出色的一組:《降魔的》絕對是近年罕見的佳作--結構嚴密、邏輯合理,劇情發展和演員演出恰到好處,能夠去到結局都沒有爛尾,簡直是觀眾奇遇;相反《誇世代》則似是將當年台慶當日的明星趣劇(鬧劇),拉長成50集長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