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5日 · 2020年03月05日 00:57:56 来自北京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疫情浓云下悄然来至,带着不可抗背的向荣的自然规律,如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俨然也是万物复苏的兆象。 关于惊蛰,除我们容易想到的雷雨、惊虫、农耕,还牵系诸多久远的民俗世风与醒世警言,如苍龙七星、龙抬头和睡狮论。 而惊蛰千百年来的叠覆,也仿佛告知四时有序、时光轮回,人事可能无常无奈,春天却一定会来。 最重要的是,重建生活之前务必要梳理清楚我们的来处。 值此惊蛰之际,学者余世存特为凤凰网文化撰写此文,全面解读了这一节气背后的自然规律与文化内涵,并结合疫情思考现实,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与体悟。

  2. 2020年5月17日 · 香港黑帮,最早可以追溯到1760年。 当时广东进行反清复明的组织天地会,也称洪门,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帮会组织。 洪门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呢? 肯定是有官方背书嘛。 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管制广东地区,便在当地设置了团练制度,用地方武装来制衡英国人。 万万没想到,这种团练制度后来培养了一大批反政府力量,大清帝国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1854年,广东洪兵起义,当时包括三个洪门社团,共40几个县的人参加,高达十几万人,乌泱泱地围堵了广州城,声势浩大,最终在广西桂平建立了 大成国 。 桂平,记住这个180线城市,我的家乡,这里诞生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1855年,天地会首领 陈开 , 李文茂 带领义军四万余,由广州撤离,乘船千里到达广西,占山为王,长期与清军对抗。

  3. 2013年2月3日 · 这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的漫画。. 擒贼先擒王,要废除阴历,就要从打倒正月初一开始。. 1929年2月10日长沙报纸上一篇报道称之为“腐化名辞”。. 叁. 在一片打倒声中,中国传统春节旧俗,继续敲锣打鼓延续下去. 为表明实施阳历决心,湖南《国民 ...

  4. 2014年1月28日 · 之所以写明报在1962年,第一是我来香港之后买的第一本杂志就是明报月刊,这是严肃的政经文化月刊,又看到711有卖明报周刊,是娱乐刊物。而在报纸正中的内容,则只可能为明报独家享有,因为它来自明报的读者——《读者纷纷响应本报呼吁,愿参加救援队上梧桐山救人》。

  5. 2020年2月3日 · _凤凰网. 立春当天有哪些风俗讲究? 为何这天不能“理发”? 文史道. 2020年02月03日 12:57:03 来自山西省.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即“开始”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从立春日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自此开始。 今年的立春日,为2月4日。 与其他节气一样,立春也分三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池塘里的鱼儿开始离开水底,游到水面。 立春寓意着春已归来,万物生长,一派鲜活景象,自此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播春耕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作为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汉以来,就备受重视。 不仅流传下了诸多诗词,也流传下了不少习俗故事。

  6. 2020年2月2日 · 中华文明巅峰时代的宋代有着怎样的春节习俗?.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盛景.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国传世珍宝,其画工之高深巧妙令人叹为观止,但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其笔下所描绘出的北宋首都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商贩、农民、官员、轿夫等 ...

  7. 2013年9月17日 · 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习俗详解_文化频道_凤凰网. 2013年09月17日 16:04. 来源: 民间文化论坛 作者: 萧放. 分享到: 人参与. 条评论. 三、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事象.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明清时期的民俗大节。 中秋节在宋元时代是一般性节日,明朝以后中秋地位显著上升,清代成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四大节之一。 明清时期的中秋节俗内容较前代有了显著的扩充,节俗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祭月、拜月,庆祝丰收. 唐宋时期的中秋节主要是赏月、玩月,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 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 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对丰收的庆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